走进木兰溪(阿钵)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旅游 走进木兰溪(阿钵)       走进木兰溪(阿钵)  时间:2012-11-23 栏目: 莆田旅游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279988 次 

    本文标签: 莆田游记

     木兰溪究竟是溪?是江、是河?行走中生发的这一疑问、猜想,经常萦绕在脑海之中,竟然伴随着我们从入海口一直走到源头,成为了我们一路的探寻,甚至成为了我们人生旅途中意外的宝贵财富。

   徒步木兰溪,我们以入海口为起点,溯源而行,从波涛滚滚的壮阔“感潮段”,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千山万壑中的涓涓源头。

   地理的称谓,毋庸置疑的是“木兰江”、“木兰河”;人文的称呼,自然应是谦卑的“木兰溪”。或许,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孜孜不倦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江河的气度、溪流的谦恭!

 

 

 

 (一)木兰溪  木兰江  木兰河

   我们一行徒步木兰溪,一眨眼,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就像滔滔的江水,时光总走得那么迅疾,而木兰溪带给的愉悦、带给的温馨、带给的念想,仍时时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一刻也不曾从记忆中走开。

   木兰溪究竟是溪?是江、是河?行走中生发的这一疑问、猜想,经常萦绕在脑海之中,竟然伴随着我们从入海口一直走到源头,成为了我们一路的探寻,甚至成为了我们人生旅途中意外的宝贵财富。

   何为溪?也许多数人对“溪”的理解和认识,都来源于耳濡目染的直观认知。我们一行也不例外,从出生到长大,心里的、眼里的“溪”,最重要的莫过于木兰溪。至于到底什么是“溪”,从来就没有深究过。行走木兰溪时,认真了一回,翻了不少的书。意外的是,各种各样的字典辞海百科,都以差不多的意思这样界定“溪”:“溪流是相对上比河流窄,水流速度变化多端的自然淡水水流”。“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被称为溪流”。“通常溪流都是在河流的上游。”《说文》上更说“溪”:“山渎无所通者。”那么多权威的工具书,众口一词断言的“溪”,竟然就是这样的山里小河沟,满耳是一阵阵的“淙淙”和“潺潺”。这样的“溪”,与我们走进的木兰溪,实在是差之千里又千里。如此认真“学究”了一番,结果是让自己堕入了更深的云里雾里,让我们的行走,更是一路充满了困惑。

   徒步木兰溪,我们以入海口为起点,溯源而行,从波涛滚滚的壮阔“感潮段”,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走到千山万壑中的涓涓源头。

   “感潮段”是水利专家们专用的术语,指受潮汐作用影响较明显的河段。只有奔流入海的江河才具备长长的感潮段。木兰溪就是直接奔流入海的。木兰溪的感潮段,可从入海口,一直追至宋代修建的水利枢纽工程“木兰陂”首,是木兰溪下游的主干流。这段干流,连着大海的脉搏,和着大海的节奏,每日涨涨落落,水势汹涌。这段干流,江面开阔,水道深深,曾经是莆田跨出本土,迈向大洋,连接五湖四海的主要通道。这段干流,曾经造就了“小上海”涵江的繁华和古邑荔城的雄浑,开拓了莆田的对外经济和贸易,孕育了农耕社会难得的“海洋文化”……一路走到木兰陂,这身畔的河段,分明是浩浩荡荡的“江流”,哪里有一点点淙淙潺潺的“溪”的样子!

   跨过木兰陂,沿着舒缓的河岸,可以顺顺当当地一直走到仙游的鲤城、龙华、大济、度尾,走到簇拥着干流的群山脚下。这一河段,是农耕时期莆仙大地的经济动脉、交通主干道。辉煌之时,河面上舟楫连着舟楫,船工的号子接地连天、此呼彼应。东来西去的货物,南来北往的客流,让母亲河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熙熙攘攘、那么的活力无限。这一河段,像母亲肩上的一把长长扁担,东头挑着福建四大平原之一——著名的兴化平原,西头挑着肥沃富饶的仙游东西乡。至今,沿着河岸行走,仍然会时不时的遇上花岗岩垒砌的悠悠古渡口,时不时的要穿过与古渡口相伴的长长的古街中的河卵石古道。河的两岸,兴化厝屋脊跷跷,莆仙话舌头卷卷,莆仙戏古风古韵,过年糕“红团”红红……置身于这样的河段,一路是碧波荡漾的“江流”、绵长厚重的人文,哪里去寻找委委婉婉的“溪”的影子?

   继续前行,很快就跨进了戴云山脉绵延而来的重重峰岭山峦、层层深沟险壑。在这一带攀越,才真正有了“溪”的感觉。自古道:“一沟一壑一溪流”。这些沟沟壑壑孕育出的大大小小的溪流,或者千迥百转,或者劈峰斩岭,一条条义无反顾地竞相跃出山口,携手并入母亲河干流。其中,当数延寿溪、九仙溪、龙华溪、大济溪和木兰主干溪,流程最长,流量最大。当它们历尽艰辛,终于欢快地奔出大山,会聚于母亲河干流时,一个个都已从哇哇学语的稚嫩小童,成长为放歌高唱的帅气小伙和甜美少女,成长为一条条河宽几十米的大溪流。

   发源于钟山的延寿溪,营造了著名的九鲤瀑布,穿出九龙谷,聚成常太湖(东圳水库),成为了莆田市民用之不竭的大水缸。随后,跨过泗华陂,在荔城的延寿村,融入母亲河下游的北洋水系。

   从凤山的深沟密林中逶迤而出的九溪、仙水溪,一路穿山越谷,跌宕曲折,化作九仙溪,汇集了丰沛的水量,为多级水电站奉献心力后,在号称古典家具之都的榜头镇境内,汇入母亲河干流。

   诞生在仙游、南安、洛江、永春四县区交界处深山里的龙华溪,或飞流直泻、跌落深深的碧潭,或蜿蜒曲折、盘旋于座座茶山果园,携着一溪的绿意和茶香,穿绕过山脚下的村落,款款偎进木兰溪干流的怀抱。

   ……

   古人说,汇聚成木兰溪的是九十九座山的三百六十条溪涧的无穷无尽流水。

   母亲河的主干流,则在仙游县度尾镇的后埔村,突然抬升,跃过蒋隔水库,摇身变为美丽的溪流,继续沿着山谷,向崇山峻岭、戴云山脉的深处,一步一步地不懈攀登,直至在一处叫黄坑头的一座小山包上,终于停住了脚步,化作晶莹碧透的一注涓涓细流,成为了多少兴化儿女梦萦魂牵的母亲河木兰溪的源头。

   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我们一行,攀爬至临近黄坑头边缘的悬崖峭壁上时,一个个忘记了年龄,一个个返复了童真,都禁不住的欢欣雀跃。之后,我静静地坐在悬崖边的石头上,靠着树桩,端着相机,拂着山风,望着层层叠叠的重山,望着重山外轻轻浮动的云霭,思绪就像长出了翅膀,轻悠悠地飘过重山,飞上九霄,蔡襄“山气郁苍苍,江流去漫漫”的诗句,忽地闪进脑海。就像意念化作了一双巨眼,从空中俯看着大地,我们一路走来的木兰溪,仿佛幻化成一幅巨大无比的山水画卷,真真切切地铺展在眼前。

   这种意念中的“天上看木兰”,确实神妙。行走母亲河的一程一程、一段一段视觉场景,瞬间无缝隙地有机拼接成全景式的壮丽图像。“天上看木兰”,母亲河就像一条硕大无比的巨龙,龙尾盘在戴云余脉的万山丛中,龙头舞向万倾碧波的台湾海峡,巨龙的身躯一路盘出莆仙富饶的水乡渔米。“天上看木兰”,母亲河截然三迭:上迭“千岩将万壑”,“清泉石上流”;中迭“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渔米亦如之”;下迭“春江潮水连海平”,“连山断处大江流”。“天上看木兰”,木兰溪清泉纤细婉约,木兰江碧波潋滟壮阔,木兰河波涛汹涌澎湃……

   “天上看木兰”,木兰溪——是溪!是江!是河!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权威论据和真切数字,更是冷静明白地告诉我们,木兰溪,是实实在在的当之无愧的江河,是一条名字叫做“木兰溪”的木兰江、木兰河。《中国国家地理》、《中国河流》、《福建水域治理志》上都说,木兰溪,是中国福建省的主要河流之一,是闽中的最大河流。长期来,福建的水利部门一般都以“五江一溪”并列概称福建的主要河流,这一“溪”,就是木兰溪。木兰溪自己的一系列数字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干流全长近一百六十八公里,流域面积二千多平方公里,木兰陂处年平均径流量近十亿立方米,洪水期最高流量每秒达三千七百立方米,下游南洋河网总长近二百公里、蓄水量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北洋河网总长约一百一十公里、蓄水量一千四百万立方米……世上能有这样的“溪”吗?倘若这就是“溪”,那岂不是所有有关“溪”的字词释义都要重新编写一番?是啊!不管是以流域算,还是以流量计;不管是承载的经济总量,还是托起的厚重人文;母亲河都无愧与其他江流并立于八闽大地。

   然而,实在难解的是,其他的水系,都堂而皇之的曰“江”,唯独我们的母亲河称之谓“溪”。

   仿佛时间停止了流动,我一动不动地坐在悬崖边的石头上,靠着树桩,任凭山风吹拂,痴痴的久久无法回过神来。心中的疑窦,化作一串一串的问号,随着纷飞的思绪,不断地飘向山外、飘向虚空。尽管有千百个理由,都足以说明白,母亲河是江、是河,何以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传给我们的,却一直就只是“木兰溪”?

   传说,木兰溪的名字与“开莆来学”的先贤郑露有关。说是郑露奉召入仕,乡亲们都在木兰山下的溪边(没有传说江边或河边)为他送行,并采来了他平生喜爱的木兰花瓣,纷纷扬扬地洒在船头、洒在水路上。大家感念郑氏三兄弟对莆田开化、开发的贡献,于是就把这条溪称之为“木兰溪”。传说着实美丽,言之凿凿,又事关郑氏三兄弟,自然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但终究也只是说清了“溪”的名字的来历,没有道出何以称之为“溪”的来由。

   看来不管怎么说,之所以谓之“溪”,莆田古时的读书人是脱不了干系的。莆田自“开莆来学”始,唐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家贫子读书”,“十室九书堂”,教育之风鼎盛,书生意气炽烈。这样的传承,深深地融入了母亲河,一代一代地流淌在兴化儿女的血液里。特别是孔孟之道的积淀,更是厚重的化也化不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族群、每一个姓氏的祖训中,总离不开“温良恭俭让”、“齐家平天下”。忠厚、持家、艰苦、节俭、奋斗、谦和、进取、低调、忍让、和谐……几乎是历代莆田人修身养性和言行举止的座右铭。莆田最引以自豪的、也最容易自我陶醉的,就是“文献名邦”、“海边邹鲁”。祖先教我们的为人之道总是,“百言不如一默”,做了就做了,有了就有了,赢了就赢了,亏了就亏了……没有什么好张扬的。虽说本来就是“江”、就是“河”,但称之谓“溪”,有什么不可以的?不就是一个名字嘛!于是,一代一代总是“谦谦君子”的,“木兰溪”就上千年的这么一代一代的叫过来了。

   靠着老树桩,“天马行空”中,一团乱麻似乎有了一些头绪。是的,一路徒步过来的“木兰江”、“木兰河”,无疑的是地理的真实形象;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一直称呼的“木兰溪”,则是人文的概念。换句话说,地理的称谓,毋庸置疑的是“木兰江”、“木兰河”;人文的称呼,自然应是谦卑的“木兰溪”。或许,千百年来、祖祖辈辈孜孜不倦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江河的气度、溪流的谦恭!

   我们的先人们,大家从入海口到源头,一步一步跋涉体味出的这样的猜想对吗?

   我猛地站了起来,和大家一起,伫立在峭壁上,望着攀越过来的重重山峦,望着山外的云卷云舒,望着藏着源头的一座座不起眼的小山包,庄严肃穆之情油然升起。啊!真想张开双臂,面对远山、面对高天、面对流云,大声地呼喊:母亲河——木兰溪!真想让这样的喊声,久久地在天地之间回荡!

   是啊!上千年不都是这么叫的嘛!木兰江、木兰河,我们就还是按上千年来的称谓,自豪地再叫您一个又一个上千年的“木兰溪”!我们的母亲河“木兰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海上景观陶人醉——南日岛游记

访江东梅妃

南日岛游记

人在画中走——崇福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遥望“牛鼻孔”山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走进木兰溪(阿钵)

    上一篇:莆田本土原创微电影《父母恩》 下一篇:莆田蔡氏英才辈出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学习莆田话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历史大事记 午尼至尊——林兆恩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走进木兰溪(阿钵) 妈祖灵签解签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阳古代清官故事点评:“廉官第一”郑照 台湾彰化代天宫68年首赴祖庙谒祖 涉台文物宋太师黄府陵列为莆田市第五批重点文物管理保护单位 莆田话歌曲《走,去踏聊》 仙游“红十字博爱周”开启 平海卫古城 妈祖祭典简介 从方言看莆仙戏的影响 莆仙境内地名的谐音演变现象 木兰陂千年不倒揭秘 家庭和气睦乡邻——莆仙方言俚歌唱词 好警嫂郑美琼:走过坎坷更懂得默默奉献的价值 放飞中国梦——莆田市举行第二届少儿朗诵比赛 李魁:商会里唯二的珠宝会员 六旬老汉醉心竹画鸟字 庭有美音飞独乐 工艺盛典推动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古塔写意 始终不渝传承妈祖大爱之心——访仙游龙纪寺朝天阁副董事长严清辉 福建省减少和规范后的高考加分方案公布     导航标签   莆仙幽默 行业人物 百姓故事 创业人物 莆仙戏台 文化聚焦 莆话翻唱 生活休闲 景色镜头 莆仙戏曲 爱心公益 莆企电商 莆友自拍 本土歌曲 莆田影视 妈祖文化 文化资讯 旅游景点 民俗节庆 莆仙文苑 姓氏族谱 企业文化 学校教育 史实珍档 读城品乡 娱乐体育 现代名人 十音八乐 莆田风俗 书画摄影 莆田文物 莆田美食 莆田方言 莆田市情 传奇故事 政策法规 摄影欣赏 莆田荣誉 莆商风采 人物访谈 民间藏宝 史海寻踪 莆田游记 三一教门 莆田工艺 古迹探幽 历史名人 古老照片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s.graphicsDir = "/content/plugins/kl_highslide/highslide/graphics/"; hs.outlineType = "rounded-white"; jQuery(function($){$("a[href$=jpg],a[href$=gif],a[href$=png],a[href$=jpeg],a[href$=bmp]").addClass("highslide").each(function(){this.onclick=function(){return hs.expand(this)}});})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