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09 栏目: 莆田文化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58181 次
本文标签: 莆田市情
建市于1983年的莆田,是一座富饶美丽且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是一片生机勃勃且蕴含无限商机的投资热土。妈祖信众的朝拜圣地,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诗如画的靓丽景色,富饶富足的物质生产,不可多得的深水港口,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快速提升的临港工业和急剧上升的十大产业,将莆田衬托得绚丽妖娆,并成为镶嵌在海峡西岸、福建东南沿海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哪里有大海,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妈祖信众。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莆田,是“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是全世界2亿多妈祖信众心中的朝拜的圣地,每年有上百万人到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朝圣。在台湾,有2/3的民众信仰妈祖,每年到莆田朝拜妈祖的台胞多达15万人次。在湄洲岛妈祖祖庙,香火鼎盛,游客如炽。
天风海涛孕育了莆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莆田地灵而人杰,自古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文革”前一直是全国的高考红旗,现每年考上大学本科以上院校人数 超过万人,眼下有全国各地有近万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莆籍人才,其中“两院”院士14名。莆田荣膺“中国木雕之城”、“中国木业之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田径之乡”、“篮球城市”、“戏曲之乡”、“绘画之乡”、“摄影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等国家级桂冠。
莆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风景如画,境内荔枝树林葱茏,水乡风光秀美,古迹名胜甚多,民俗风情独特。特别是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被誉为福建名胜“三绝”之一的九鲤湖九层飞瀑、被海内外武术界公认为我国南方武术圣地、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的南少林寺,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莆田是人们朝圣、旅游、观光、度假的理想之地。
莆田山海田兼备,丰润的土地生产出富足的物质,除粮食外,畜牧、蔬菜、水果、食用菌、水产是莆田农业支柱产业。其中枇杷总面积、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4、1/3左右。常太镇被誉为“中国枇杷第一乡”。“南日鲍”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4年11月,中科院在莆田市新美蔬菜基建立了福建第一个航天育种种苗基地。
莆田拥有湄洲湾、平海湾和兴化湾“三大湾”。而湄洲湾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孙中山曾把秀屿港定为我国东部必须建设发展的六大巨港之一,并写入《建国方略》。大陆海岸线总长271.6公里,其中湄洲湾91.3公里,兴化湾87.9公里,平海湾92.4公里,岛屿岸线总长262.86公里。1989年,湄洲湾被交通部列为我国远景发展规划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湄洲湾秀屿港深、宽、顺、直,不冻不淤,30多公里深水岸线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至今,秀屿港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港口通航。2007年港口吞吐量达1613万吨。目前,莆田港规划的港口岸线总长度129公里,规划可建码头泊位260多个,总吞吐能力达7亿吨。
莆田位于“南北三角”(“珠三角”和“长三角”)和“东西两岸”(台湾和内陆地区)的联接点上。正在建设中的向莆铁路、福厦铁路在莆田境内交汇,特别是向莆铁路在2010年左右竣工后,使湄洲湾港与大京九铁路紧密相连,从而大大拓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成为我国中南地区最便捷出海通道,也使莆田成为长三角、珠三角、闽粤、港澳、西南等地区间客货交流的重要交通纽带之一。随着两条铁路的建设、莆田境内高速公路建设推进,仙港、荔港、城港、涵港、沁峤5条疏港大道的开工,“十一五”后期开建后,以及全市885个村道路硬化的完成,莆田市将构筑起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东方大港的翕张之势,成就了莆田的开放之利。300万莆田人民、120万海内外乡亲“高举发展的旗、攻克发展的关、谋划发展的事”,齐心协力,建设产业集聚强劲、配套功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湄洲湾港口城市。秀屿国家级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鞋业服装城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游县枫亭工业规划区、城厢区华林工业园区等八大园区规模已形成。面积约60平方公里的妈祖城,正在建设中。与其相对应的妈祖城东拓平海湾如意岛的概念性规划设计工作,也初步形成。
经过建市20多年的发展,莆田市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凸显,并形成了工艺美术、林产加工、制鞋、纺织服装、食品、电子信息、化工、机械制造、能源、医药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十大产业,成为海峡西岸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作为福建省工艺美术重点产区,莆田市现有生产的木雕、玉雕等工艺品11大类,产品品种1000多个;现全市林产加工业企业达6000多家;规模以上制鞋企业207家,其中亿元以上产值企业43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69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89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2家;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已由低端的电子表、电子计算器等向中高端的液晶可视电话、传真机、液晶显示屏及其相关配套产品发展,现全市共有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近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超亿元以上产值企业10家;化工企业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规模以上机械企业90家;规模以上能源企业16家;而在医药医疗器械产业方面,现有化学药品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生物制剂等规模以上生产企业5家。
广袤大海成就了莆田的开放与包容。莆田市充分利用“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这个平台,五年多来累计对接项目成果1200多项,总投资额达180亿元。截止目前,合同项目已有80%以上动工,50%以上的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这些项目的对接成功和转化落地,为莆田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社会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并将继续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企业自主创新、深化项目带动、推动民资回归的步伐,为加快建设湄洲湾港口城市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2002一2007年,莆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5%, 12.1%,13.1%, 15.3%, 16.0%、16.5%。
近年来,莆田市紧紧围绕“以港兴市、工业强市”这个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步伐,全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5.67亿元,增长2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82亿元,增长28.8%,增幅居全省第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8元,增长14.3%,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1元,增长16.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93亿元,增长45.9%,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23亿元,增长52.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86亿元,增长18.5%,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 %。当年度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0家,总数达到1020家。福建LNG站线工程和莆田燃气电厂1号机组、海安巨型工程轮胎、海宏木业、万邦电子、光纤陶瓷插芯一期、恒信塑胶等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共有中海油、中铁等9家央企和12家省属企业到莆田投资,仅2008年就有5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开工。而林浆纸一体化、光电伏特、国航造修船基地、兴化湾南岸综合开发、石门澳临港产业园、南日岛风电场三期、湄洲湾火电厂二期、莆田燃气电厂二期、莆田核电站等生产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莆田成功入选第四届华商大会评选的“2008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百强城市”,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 2009年,莆田将争取经济再上新台阶,力争实现“十百千”目标,即财政总收入净增10亿元,生产总值净增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净增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全面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城港互动,港城崛起。莆田正处于加快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莆田提出“经济翻番、港城崛起”的战略目标,即在“十五”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再翻一番以上,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力争1000亿元,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1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五年累计突破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0亿元,力争80亿元。至2011年,莆田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这个目标,莆田市将继续紧紧抓住“6.18”这个平台,使其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眼前,形成“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物流、大腹地”的港口开发建设新格局正在莆田亮丽形成。中共福建省委新近提出,要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对此,莆田市有基础、有优势,更有决心,尤其是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莆田优势更加突出。2008年8月18日,中共莆田市委五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定:莆田市将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建设,决心利用好港口岸线这一核心战略资源,全面推进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将结束长期以来“仅供观赏”的历史,成为莆田经济快步迈进的强力后劲。
今后几年,莆田市将加快整合“三湾”港口资源和岸线资源,制定修编“三湾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其他行政规划,实现“三湾”资源互补、互动发展。按照“三湾并进、南部突破”的要求,建设海西临港重化工业基地。湄洲湾重点发展新型能源、石化、钢铁、船舶修造、林产加工等临港产业,建设成为重化工业基地;兴化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港口物流、能源等临港产业,建设成为大型装备制造与能源中转供应基地、港口物流中心;平海湾重点发展滨海旅游等临港服务业,加快建设滨海新城。 [资料截止2009年3月]
相关日志: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