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6-23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9324 次
本文标签: 书画摄影
▲《高山流水觅知音》
人生在世,犹如过眼云烟,对我等凡夫俗子而言,大抵就是如此,然朱老离去快十个年头,许多人在欣赏、品味他那一幅幅笔墨圆润含蓄、刚柔相济,又不失洒脱的画作时,恍若他老人家犹在人间,用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着这万千世界。而他那头极具艺术个性的银丝白发,则象似将毕生的智慧,泼洒耗尽在宣纸之上,为自己留下了与墨色相映成趣又对比强烈的人生清白。
我们与朱成淦先生虽是素昧平生,可他以骑驴老者自诩的艺术家风范,却是我们为之效仿,又万分不得其一的崇拜偶像。先生:“弱冠记国殇”,抗战期间以笔从戎,创作了大量的木刻画、以鼓舞抗战士气。此后,他又散尽家财,创办学校,走教育救国,强国之道。先生:“耄耋护梓桑”,几十年来,省吃俭用,慷慨捐资百万元,用于家乡公益,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
先生师从名家,又受到了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大师点拔,故画意炼达、师法自然,其山水之作《武夷胜境》《黄山印象》《鲤湖飞瀑》均不是简单的对景临摹,而是通过把名山特点与神韵融入作品,大胆用笔,使之山势雄伟,层次分明,达到了一种“绝似又绝不似”的艺术境界。
先生不拘泥于某一种风格,他提倡笔墨当随时代,在建国后创作了一批以传统笔墨方式结合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描绘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时代精神,洋溢着作者歌颂社会新面貌的赞美之情。
晚年的先生,衰年变法,另辟蹊径,大胆地把狂草书法与国画的大写意进行有机的结合,亦书亦画,自作诗词,用诗概括创作主题。他的狂草书画形返意象,创新了中国画,弥补了美术史上自宋代之后的一段空白。时至今日,我们在莆田的许多寺、庙、宫、祠里,还能一睹他以高僧大德、道家先贤为创作对象的此类画作,既让人叫绝,又让人称奇。
历史人物也是先生常用的题材,借古讽今,耐人寻味。《除恶务尽》就是先生晚年的力作,他把钟馗斩妖驱邪的形象得以尽情表现。寄托了画家“阴氛扫尽乐晴天”的心愿。
欣赏先生的画作,当以品诗为先,他的每一幅画都是诗的意境,他的每一首诗皆涵画的魂魄。《开瓮忽逢陶谢》便让我们从“碧翁飘香醁酒浓,风流陶谢乍相逢。白云幽石扶疏树,引得诗情上翠峰”。的诗句中,感知画面在绰约灵动。
先生自诩是骑驴老者,这正是他甘于淡泊,不畏艰难,勇于追求又不事张扬的人生写照,莆阳因有这样的画坛神手,而多了些墨色清香,幸矣!先生已去,我们只能仰慕其画其文,惜哉! (江国兴 万重山)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弱冠记国殇 耄耋护梓桑——追忆莆籍著名画家朱成淦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