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王”祁秋连:传统制鼓业 后继乏人忧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人物 “鼓王”祁秋连:传统制鼓业 后继乏人忧       “鼓王”祁秋连:传统制鼓业 后继乏人忧  时间:2012-06-21 栏目: 莆田人物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11398 次 

    本文标签: 百姓故事

   

   击鼓,擂鼓,是逢年过节、庙会或庆典等活动中最常见的传统节目之一。记者带您走近传统手工制鼓业及制鼓老艺人,一起关注和展望这一传统手工艺和艺人的现状与未来。

   “鼓王”做鼓

   在涵江横街,有位被当地人尊称为“鼓王”的老艺人叫祁秋连。今年52岁的祁秋连,出生在涵江一个做鼓世家,自他的爷爷那一代开始做鼓。他的父亲也把做鼓当做谋生的工艺干了一辈子。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念完初中的他又子承父业鼓捣起做鼓行当。至今已有24年了。

   昨日,记者慕名走进横街,刚到街口,便听到巷尾传来“咚咚咚”的擂鼓声。循声走进祁秋连的作坊,祁秋连高兴地说:“但凡新鼓做成,我都要擂一阵子大鼓,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祁氏做鼓作坊里,堆满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牛皮鼓,记者见到秋连正在用木工凿子用力地给一个已经成形的大鼓加木楔子。虽然已50多岁的人了,但他身板硬朗,手脚麻利,眉宇间流露出老艺人特有的专注气质。在谈及“鼓王”这一美名的来历时,祁秋连自豪地说,祁家制造的牛皮鼓是名不虚传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做到“三过”。即一是能过更。在晚上12时后露水打过后,鼓声依然洪亮清脆;二是能过山。这山打鼓那山响,鼓声能回荡山谷;三是能过坳。鼓声洪亮、高亢,能够越过山坳。

   向记者介绍做鼓的工艺流程时,秋连说,制鼓包括选材、刨板、铆接、箍紧、蒙牛皮、钉竹钉、打底、上漆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他说,制鼓的材料十分讲究,鼓身要选用坚硬的桉木、苦楝木等,鼓面必须是本地老水牛的鲜牛皮,皮子的韧性、厚度要适中。鼓皮蒙好之后要绷鼓,不仅要求经验丰富,而且要求要有较好的体力……经过一道道缜密复杂的工序,做好的鼓敲起来声音才会浑厚、纯正。

   至于做鼓这一民间传统工艺是否也面临后继乏人问题。祁秋连不无感慨地说,哪来的后继之人?他儿子在一单位上班,与鼓无缘,年轻人因为做鼓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所以没人愿意学。

   “鼓头”说“鼓”

   打了21年鼓,今年 41岁的郭雪征是涵江女子车鼓队的“鼓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鼓王”祁秋连手工制作的牛皮鼓赞不绝口。

   她告诉记者,21年来,她不知打过多少回鼓,打过多少种鼓。但是打来打去,觉得还是“鼓王”祁秋连手工制作的牛皮鼓堪称鼓中之王,不但音质好,而且很耐打,通常一面鼓能打十几年。而机械制作的鼓,不但音质差,而且不耐用,一般用了三五年就得“退役”。鼓王做的鼓,打起来真正叫八面威风,四方震撼。她不但自己在使用这种鼓,而且还向她的朋友推荐这种鼓。但由于人才太少,有时还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民间手工鼓王后继无人的尴尬现象?郭雪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鼓的市场销量毕竟有限,一般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单位拥有一、两名制鼓就可以了,同时一面鼓通常能用上好几年,致使销路有限。二是机械制鼓尽管质量欠佳,使用寿命不长,但由于手工制鼓一直处于小打小闹状态,在市场很难看到手工制作的鼓,因此客户们也只能随行就市了。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尴尬局面,让民间做鼓这一传统工艺发扬光大?郭雪征表示:一是要借故助广告这条渠道,大张旗鼓地宣传传统制鼓的优点以便拓宽销路。二是要想方设法培养接班人。她觉得这么好的民间工艺要是真得失传了,那就太可惜了!   钱碧云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榜头镇后堡村支书黄良锁自掏腰包打造美丽乡村

47载,她为村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记霞林街道下黄村老协会副会长俞美凤

退役军人林建华:心怀感恩 热衷慈善

观天测海的父子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鼓王”祁秋连:传统制鼓业 后继乏人忧

    上一篇:莆田竹雕精品:香炉和香筒 下一篇:一道最美的风景 ——柘荣剪纸传承人郑平芳艺术印象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莆田碗糕:色雪白味香甜 “妈祖大学堂”在台湾开设 2012年亚洲体操锦标赛会徽及吉祥物 莆田荔枝林生机盎然 游客赞“最美荔枝林” “晨谒妈祖、朔望行香”祭拜仪式将常态化 影视歌一线明星林津锋 仙游又有3所学校被认定为全国足球特色校 莆田南门昔今 古稀画家李清达的风骨 仙游九旬老人黄文谦连续10年坚持打工助学 耄耋校长的教育情怀 探访禅宗净土三禅寺 涵江龙桥再造佚事 平海湾畔的夜明珠——上林村新村建设侧记 谢觉哉在莆田 莆田黄氏老家就在福州“黄巷” 距今80年的仙游大事 城隍与戏神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 莆籍武术高手半天夺16块金牌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讨——心性体认本位的中国生死学与生死智慧     导航标签   莆话翻唱 爱心公益 古迹探幽 传奇故事 行业人物 摄影欣赏 莆企电商 学校教育 旅游景点 企业文化 本土歌曲 生活休闲 莆仙幽默 现代名人 姓氏族谱 莆仙戏台 百姓故事 莆田风俗 莆商风采 莆田文物 妈祖文化 莆田荣誉 民俗节庆 莆仙文苑 莆田工艺 文化聚焦 莆田游记 史海寻踪 娱乐体育 政策法规 人物访谈 莆田影视 景色镜头 民间藏宝 莆田市情 创业人物 十音八乐 历史名人 古老照片 莆田美食 莆仙戏曲 读城品乡 莆友自拍 莆田方言 文化资讯 书画摄影 史实珍档 三一教门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s.graphicsDir = "/content/plugins/kl_highslide/highslide/graphics/"; hs.outlineType = "rounded-white"; jQuery(function($){$("a[href$=jpg],a[href$=gif],a[href$=png],a[href$=jpeg],a[href$=bmp]").addClass("highslide").each(function(){this.onclick=function(){return hs.expand(this)}});})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