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莆仙戏回望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艺术 改革开放三十年莆仙戏回望       改革开放三十年莆仙戏回望  时间:2012-06-20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13890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戏曲

     莆仙戏是福建省莆田、仙游地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历史土壤之中,又极受现代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对当地的民俗、语言、民族心理、民族习惯、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素以“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著称。剧目古老,现有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古老剧目。刘念兹先生在《南戏新证》中载称:“仅就上述已经收藏的莆仙戏剧本数字来说,全国以至全世界,还没有别的剧种可以与之相比,它是迄今收藏世界戏剧艺术作品最丰富的一个图书馆和博物馆”。

   莆仙戏对于我国剧坛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提供极具历史价值的戏剧艺术瑰宝,而且在戏剧艺术创新上,也立下新功。

   新中国成立后,莆仙戏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广大艺人青春焕发,演出活动活跃,艺术创作繁荣,成果十分显著。改革开放三十年,莆仙戏更是经历了八十年代的辉煌时期,剧作家、艺术家们创作出大量的优秀剧目,有新编古代戏剧目,也有改编传统戏剧目和新编现代戏剧目,特别是新编历史剧剧目,在福建独树一帜,被有关专家称为闽派戏剧。共有三十几个剧目在省级以上会演中获得好奖,其中《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鸭子丑小传》、《江上行》分别荣获国家级最高奖,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一定高度,尤其表演艺术令观众与专家“叹为观止”。为古老的莆仙戏树立了一座丰碑。

   莆仙戏先后6度进京献演。一路上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喜爱和高度评价。名震京沪、杭,风靡海内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600多个剧团移植上演莆仙戏《春草闯堂》,300多个剧团移植排演《状元与乞丐》,不少剧团带《春》剧赴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演出;莆仙戏不少优秀剧目被拍成影视作品,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团圆之后》、《秋风辞》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悲剧,《春草闯堂》被列入中国当代十大喜剧。

   一、三十年莆仙戏成果丰硕

   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全省性的会演到全国性的调演、剧本评奖,莆仙戏硕果累累,主要获奖成果:

   1979年,鲤声剧团晋京献演《春草闯堂》(陈仁鉴执笔),荣获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

   1980年,鲤声剧团的《遗珠记》(郑怀兴执笔)参加省第四届现代戏会演,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及三个演员奖。

   1981年,鲤声剧团的《新亭泪》(郑怀兴执笔)参加省十五届戏剧调演,获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导演奖、音乐奖及三个演员奖。

   1982年,莆仙戏二团的《状元与乞丐》(姚清水、祁宗丁执笔),鲤声剧团的《新亭泪》(郑怀兴执笔)荣获全国第一届优秀剧本奖。

   1983年,莆仙戏三团的《刘贺登基》(杨美煊执笔)参加省十五届戏剧调演,获优秀演出奖、剧本二等奖及导演、舞美、音乐、演员等奖项。

   1985年,莆仙戏一团的《秋风辞》(周长赋执笔),鲤声剧团的《鸭子丑小传》(郑怀兴执笔),参加省十六届戏剧调演,双双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分别获舞美设计奖、优秀演员奖、音乐奖及演员奖等。

   1986年,莆仙戏一团的《秋风辞》(周长赋执笔)参加第二进制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集体演出二等奖、导演三等奖、主演二等奖、配演二等奖及二人群众角色奖。同年,莆仙戏《秋风辞》(郑怀兴执笔)和《鸭子丑小传》(郑怀兴执笔)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1990年,莆仙戏二团的《逃难记》(姚清水执笔)参加省十八届戏剧调演,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优秀导演奖、音乐奖、演员奖等。

   1996年,莆仙戏一团的《藩国纪闻》(姚清水执笔),鲤声剧团的《乾佑山天书》(郑怀兴执笔),参加省二十届戏剧调演,同获剧本一等奖,又分别获导演、音乐、演员等奖项。

   1999年,莆仙戏一团的《江上行》(周长赋执笔)、鲤声剧团的《叶李娘》(郑怀兴执笔),参加省二十一届戏剧调演,双双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分别获舞美设计奖、演出奖、演员奖等。

   2000年,鲤声剧团主要演员王少媛,荣获第17届中国演员“梅花奖”。

   2001年,莆仙戏一团的《江上行》(周长赋执笔)和《母子惊魂》(姚清水执笔)参加第六届全国“映山红”戏剧节,《江》剧获剧本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导演、音乐、舞美、演员均获高奖;《母》剧获剧本二等奖及演员奖等。

   2002年,《江上行》荣获第十五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原名全国优秀剧本奖)。

   2004年,《江上行》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文华剧目奖、编剧奖、文华演员奖等。

   2005年,鲤声剧团的《搭渡》(郑怀兴执笔)、《骆驼店》参加省“水仙花”小戏比赛,获优秀剧目奖、优秀导演奖及舞美、音乐、演员等奖。

   2006年, 莆仙戏一团的《杀贡鹤》(郑文金执笔)获二十三届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以及优秀剧本奖、导演奖、音乐设计奖、舞美设计奖、演员奖等8个奖项。。

   2007年,《杀贡鹤》(郑文金执笔)获第二十一届田汉戏剧奖奖剧本一等奖。

   历年来,莆仙戏在历届省会演中获奖的剧本还有:《葫芦湾》、《阿桂相亲记》、《风雪潼关》、《涨潮》、《玉笛梅魂》、《蒋世隆》、《要离与庆忌》、《叶笛秋声》、《第二十七名进士》、《白玉锁》、《妈祖》等。

   而一些莆仙藉作家所为其它剧种所创作的戏剧剧目,亦多次获得全国性奖项,包括:

   1983年,《魂断燕山》(王顺镇执笔)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奖(今改名曹禺奖)。

   1999年,《沧海争流》(周长赋执笔)全国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等奖。

   2004年,《龙眼树下》(郑文金执笔)获十九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

   2007年,《傅山进京》(郑怀兴执笔)获中国戏曲学会奖;《王昭君》(郑怀兴执笔)获全国第十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

   二、莆仙戏研究及论文专著集

   莆仙戏珍贵的历史价值及其在新时期特有的繁荣鼎盛现象,也促进了各方专家对于莆仙戏的研究,出版了相关的专著:我省学者叶明生,研究了莆仙戏的班社规制与戏俗等,写成了数十万字的专著《莆仙戏的社会生态》一书;学者马建华比照莆仙戏部分传统写本与现存的宋元南戏与明清传奇,出版了数十万字的《莆仙戏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还有十几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出版的《莆仙戏史论》(约八十万字)等等,都是对莆仙戏初步研究后得出的学术成果。

   莆仙的专家学者也从未停止过对莆仙戏的研究和专著论文的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版的论文专著集包括:

   1、《春草集》陈仁鉴著。1981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收有经作者整理、改编的莆仙戏《团圆之后》、《春草闯堂》、《嵩口司》、《新春大吉》四个剧本。每个剧本之后,附有一篇作者文章,叙述写作经过、体会。封面由张庚题字,扉页有著者照片,首篇为郭汉城序。

   2、《郑怀兴剧作选》郑怀兴著,199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3、《戏曲编剧理论与实践》讲稿,郑怀兴1998年应邀到台北讲学,由台北文津出版社出版。

   4、《保棚忆往》彭文淼著,台湾出版社出版。

   5、莆田文化丛书《莆仙戏曲》杨美煊、谢宝燊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6、《兰溪鼓韵》郑国贤著,福建画报社出版。

   7、福建戏曲传统剧目索引(1—5辑),福建省文化局编印。

   8、仙游县戏曲志(上下册),仙游县戏曲志编纂委员会编。

   9、新武夷剧作选《沧海争流》周长福著,《藩国纪闻》姚清水著,《乾佑山天书》郑怀兴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0、武夷剧作选《秋风辞》周长福著,《鸭子丑》郑怀兴著,《逃难记》姚清水著,《要离妒忌》郑怀兴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1、《陈仁鉴评传》李国庭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福建优秀剧作选《历史?现实?艺术》郑怀兴著,《剧本?作者?人物》姚清水著,《人物内心世界的合力与分力探》周长赋,海峡出版社出版。

   13、《〈莆仙戏艺术丛书〉?本地剧目卷》(共二十七部,600码,四十万字),由莆仙戏专家共同整理注释。(即将出版)

   14、《杨美煊剧作选》(约28万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5、陈纪联的相关论文专著集:《莆仙戏产生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背景》(七万字)、《宋杂剧宋戏曲》(三万字)、《南方声腔四平腔四平戏管窥》(1万五千字)、《南人说南戏》(四十万字)(即将出版)

   16、谢宝燊的相关论文专著集:《〈莆仙戏思路〉?第八章?莆仙音乐》(中国戏剧出版社)、《莆仙戏宋元南戏活化石》(莆田市政协出版社)、《〈福建艺术科研学术年会论文集〉?下本?莆仙戏的声诗、和声、词调探源》

   17、杨美煊的相关论文专著集:《两个〈张协状元〉剧本渊源关系浅探》(1万3,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南戏论集》收录)、《从佛教角度探索目莲戏渊源》(1万5字,《福建艺术论丛》发表)、《莆仙戏的莆田市历史文化投影》(1万,96年厦大出版社出版的《莆田历史文化研究》收录)、《〈民刊三种〉戏曲价值之我见》(1万1字,96年《福建艺术论丛》发表)、《戏论莆仙戏与梨园戏源流关系》(1万4千字,应台大历史学会、台湾文化中心约写,并受邀参加台北研讨会,台北出版社出版的《两岸南戏研究论文集》收录,99年《福建艺术论丛》发表)、《继承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后莆仙戏“三改”谭概》(8千字,99年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春华秋实——福建文化史料》收录)、《莆仙戏在台湾》(一万,参加闽台文化第二次研讨会,收入论文集,《〈莆田市政协文史资料〉?19期》收录)、《莆仙戏“戏祖”、“戏神”之我见》(9千,《福建省戏曲行业神信仰研究》收录)、《莆仙戏剧种探源》(2万多,改革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八闽文化研究丛书〉?莆仙戏文化研究》收录)、《论莆仙戏剧种之源》(《福建艺术论丛》发表)、《论莆仙戏〈傅天斗〉的源流、特色与地位》(8千多,04年《莆田学院学报》发表)、《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莆仙戏》(1万1,99年《城厢文史资料》收录)、《解放后莆仙戏剧界挖掘收藏传统剧目情况》(1万6,03年《莆田市政协文史资料》收录)、《〈莆仙戏史论〉?莆仙目莲戏》

   三,专业剧团的发展与现状

   仙游县鲤声剧团:核定编制80人现有人员65人,差额拔款事业单位, 1952年由新生和、新泉春、新协和、庆升平等十二个戏班组建而成,曾五度进京演出《团圆之后》、《春草闯堂》、《新亭泪》、《乾佑山天书》、《叶里娘》、《林默娘》等剧目,获得多项大奖。《春草闯堂》为全国数不清的剧团搬演。

   莆仙戏一团:核定编制80人现有50人,体制与鲤声剧团相同,1969年由建国初期成立的莆田县实验剧团、跃进剧团、劳动剧团、大众剧团四个专业剧团和县文化工作队组建而成。曾晋京展演《三打王英》、《秋风辞》剧目,获多项大奖。2004年以《江上行》剧目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获文华表演奖,剧目奖、编剧奖、演员奖。

   莆仙戏二团:核定编制60人,现有人员42人,体制与一团类似。1973年以原莆田县前进剧团为基础组建而成,曾进京展演《状元与乞丐》剧目,获全国优秀剧本奖。该剧目为全国七十多个剧种三百多个剧团移植上演。

   由于民间职业剧团,为经济利益驱使,因陋就简,粗制滥造,无视剧种特色,一味迎合时尚,降低艺术质量,造成对专业剧团的冲击。使专业剧团为了生存,不得不入乡随俗,疲于奔命,如今国宝级演出团体的艺术质量令人担忧。

   四、抢救与保护莆仙戏艺术工程。

   新时期的莆仙戏在注重地方剧种发展的同时,也多方开展抢救与保护工作。

   莆田县文化局在八十年代中期,有意着手抢救保护和收藏一些莆仙戏最有代表性和表演风格的传统折子戏,包括《张协状元》、《百花亭》、《三打王瑛》、《瓜老种瓜》等十个几节目,邀请当时的一些最具科介表演代表性的老艺人参加表演,对其进行了录音录像的保存。

   莆田市文化与出版局又于2005年,拨出专款,组织老艺人整理复排名家名段《叶李娘》、《访友》、《千里送》、《米糷思妻》、《三打王英》和《文武头出末》、《弄小八仙》、《女加官》、《状元游街》等折子戏,并且录音录像,请专家研究评论,使许多动作古老,难度大,艺术性高,富有表演特色的科介程式得到抢救的保护

   仙游地区也于九十年代收藏抢救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折子戏,复排了《朱朝连》、《活捉三郎》、《千里送》、《三鞭回两锏》等十几个折子戏,进行录音录像保存。

   2005年,通过努力,莆仙戏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为了进一步加大抢救和保护老艺人艺术的力度,2007年4月,莆田市抢救和保护莆仙戏艺术工程全面启动。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和方案,分剧目、剧本及服装道具舞美面谱三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抢救和保护。充分利用现有老艺人、老专家的资源,复排传统的具有代表性的折子性节目,作为抢救和保护工作的重点。2007年度,莆、仙两个地区复排并录像了包括《下吊丧》、《迎春牵狗》、《下花园咒誓》、《大且喜》、《商辂教书》、《访友》等近十个节目。2008年度,莆、仙两个地区又按计划复排录像了包括《胭脂铺》、《高文举》、《孟道休妻》、《朱弁回朝》、《千里送》、《团圆之后》选段等近十个节目。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戏里的慢时光

作为“戏心”的莆仙折子戏

又见“千里送京娘”——莆仙戏经典传统折子戏观后

乍看无端 寻思有味——有感于莆仙戏经典传统折子戏的虚拟表演

记市老年大学莆仙戏和十音八乐班教师徐碧琴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改革开放三十年莆仙戏回望

    上一篇:莆仙戏俗琐谈 下一篇:莆仙的音乐:十音八乐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微电影《又见妈祖》 清代兰州知府郑王臣与《莆风清籁集》 枫亭“活水亭” 江口镇东大村打造乡村历史建筑旅游品牌 肖妃(萧妃)与元代末帝 《二十四史》莆仙人物立传考 鲤鱼山上万珠宫 宁海新桥明年底贯通 旧桥将恢复清代石桥面 莆田城区沿革 莆田秀屿最美岛上教师许双文:10年“摆渡”人生 新民主主义时期莆田党史人物 儿子上学问题困扰世界特奥会冠军聋哑人黄志程 手工月饼:浓浓的“乡愁味道” 仙游“仙作”古典工艺家具 莆田年底建18个新型农村社区 第六届和谐海峡论坛在莆田举办 王连弟:论妈祖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林锦明:乐当乡村精神文明传播者 仙游鲤南镇下楼村“华丽变身”采访记 《莆阳谈丛》序     导航标签   娱乐体育 莆仙戏台 民间藏宝 莆田文物 莆田荣誉 莆仙戏曲 莆友自拍 妈祖文化 企业文化 莆商风采 姓氏族谱 人物访谈 传奇故事 行业人物 本土歌曲 爱心公益 莆田工艺 莆田风俗 史实珍档 莆田市情 古迹探幽 生活休闲 书画摄影 摄影欣赏 景色镜头 莆田方言 莆田游记 莆田美食 三一教门 政策法规 文化聚焦 学校教育 莆仙幽默 莆企电商 读城品乡 现代名人 创业人物 文化资讯 旅游景点 史海寻踪 百姓故事 历史名人 莆田影视 莆话翻唱 古老照片 民俗节庆 十音八乐 莆仙文苑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