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签:
东峤原来是一个很一般的村庄,上世纪60年代公社所在地设在东峤村,现在是秀屿区的一个镇,镇政府就设立在东峤村境内。东峤位于五侯山东麓,鹭峰山之西,面朝莆田盐场及至平海湾,相邻于笏石、北高、埭头及平海等乡镇,是一个地道的“界外底”地区,虽然地瘠,但是人文丰厚。
对东峤之“峤”字的读音,绝大多数人误读为平声的“桥(qiáo)”。“峤”字有两种读音:一为qiáo音,解释为“山尖而高”;二为“jiào”音,解释为山道。而兴化方言中,我们的本地话把“峤”字读成仄声,即jiào;如果本地话把“峤”字读成平声,即qiáo,显然以前者为准,应读作jiào。再者,东峤这个地方,根本没有“山尖而高”的地理构造,倒是个平展展的沿海小平原。不过,在村西北处有一座小小的峦坡,我们只好视为“山道”来理解。从地理位置与词典中的解释来对照,东峤的“峤”字,理应读“jiáo”,而不能念“qiào”。
笔者曾经深入到东峤村里,采访了好几位老同志,整理成文。相传,明兴化府岳太守游览沿海,来到这个地方观光。他早知这里山上有条鲜活的鲻鱼,神秘莫测,便进山探奇,并令勇士使用大斧子把山顶劈开,企图活捉这条“鲻鱼”。白天被剖开暴露其全貌,夜间竟闭合如初。后来,岳太守干脆把山劈断两半,从两端用木板或木条给堵塞住,不让“鲻鱼”钻出。从此,这座小山峦被剖开成两半,原来的“鲻鱼穴”被毁得不成样子,“风水”遭破,群众苦不堪言。
嗣后,此山顶的裂痕间竟然冒出一块块如舌头的巨石,约有两丈之高。整座山骤变成一条巨龙,且“舌头”会长大。后来,“龙舌”被雷电截击,再也长不出来。山麓之西的村落乡民们,便把此山取名为“东峤山”,也把村名取为“东峤村”。
又一传说,有一天,不知从何处抬来一顶轿,放在山峦顶端,既无轿夫,又无坐轿者,莫名其妙。当地老百姓便把此处管叫“单轿”。尔后,因为这座山峦坐落在村庄的东南角,故人们把这“单轿”易名为“东峤”,既雅又有谐音双关之义。
东峤在宋、元时属崇福乡合浦里、奉谷里。明、清时属六区奉谷里、七区合浦里。解放后属笏石区、前沁区,之后属北高十九区、前沁区。1965年成立东峤公社(撤销前沁公社)。1984年改称东峤乡。1992年改为东峤镇。2002年8月归入秀屿区管辖。(郭大卫)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东峤”地名考略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