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3-16 栏目: 莆田旅游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4746 次
本文标签: 古迹探幽
天中万寿塔
“吾郡三邑,仙游最巨”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对享有“东南望邑”盛誉的千年古邑仙游的赞誉。的确,在仙游,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天马山等自然胜景数不胜数,但缘起于古代印度的古塔却为数不多,大多建于唐元宋明代,有着短则三四百年长达近千年的悠久历史,且至今保存完好,有的还有着美丽动人的故事。这其中主要是枫亭天中万寿塔、龙华双塔、九座寺无尘塔、赖店东渡塔、榜头望夫塔和隐于中心城区的明代古塔雁塔等10多座宝塔古建。近日,笔者专程零距离探访观赏“塔影钟声”,触摸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透视仙游建筑史上的宝贵财富,感悟仙游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
(一)枫亭万寿塔
古朴典雅的天中万寿塔位于枫亭镇塔斗山上,高7.4米,边长5.1米,为石构实心,四方形五层,俗称塔斗塔,亦称青螺塔,经有关专家鉴定属阿育王塔,为五代建筑风格。它建于山巅,坐北向南,以山作基,砌石而起,傲然凌空,如立天中,所以被取名为“天中万寿塔”。枫亭天中万寿塔以其别致的造型及其丰厚的文化内蕴,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塔文化遗产,于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表现了我们祖先精湛的艺术创造力。
据史志记载,这座塔创建于五代年间,已有千年历史。宋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宋端明殿学士蔡襄重修。它是我国最大的阿育王式实心石塔。而阿育王式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塔。
万寿塔表面几乎布满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艺术之精湛,均堪称一绝,共有44幅双龙、青莲、孤梅、海浪以及雷公、力士和佛像等石雕。同时镶以莲花叶瓣、牵丝花纹、微波细浪等各种图案,观其石雕,功夫古拙而不失奇巧。塔身第一层置于瓣莲花须弥座上,雕有四位力士,双手叉腰,两腿弯弓,挺胸仰首,极力顶住上面各层重压,似有千钧压顶之势。第二层底部又重垫一道须弥座并有八个座脚,塔身四转角只置圆鼓形立柱,每面则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层每一面各凿成三个拱门形浅龛,龛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转角作浮雕身着古代武士服的立体人像。最奇特还是第四层,塔身各面中间各有一尊浮雕头戴古印度宝冠,两边著璎珞,佩身耳铛的女菩萨;四转角则各雕鸟嘴人形、长翅膀的迦楼罗立像为角柱。
登临塔斗山观塔的同时,还可极目远眺,海水、岛屿、礁石、沙滩、红日、渔舟、码头,构成了一幅十分壮美的山海画卷。千百年来,万寿塔巍然屹立塔斗山顶,作为太平港的航标,为出入海港的船只指明航向,相传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曾在这里停泊。古往今来,天中万寿塔牵系着多少赤子之心,海外游子归帆时,远远看见塔影,就知道回到了家乡,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章,如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在塔前石上刻下“沧海双流合,乾坤一塔峨”名句,还有蔡襄留下“谁种青松在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齐;时人莫道青松力,他日松高树又低”的哲理诗篇,令人反复吟诵。
(二)龙华双塔
名闻全国的龙华双塔,地处离仙游县城约4公里的龙华镇灯塔村,位于唐代古刹龙华寺前东西两侧,系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而建。塔高44.8米,仿木楼阁式八角五层空心石质结构,状似古楼飞檐,蔚为壮观,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比泉州开元寺的东西塔,还早近百年。
据载,北宋大观年间,邑人郭勇为母七十寿庆,捐建东塔,并祈求其母八十寿庆时再建西塔,越十载,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于是,龙华双塔便屹立在龙华寺前,历经九百多年,雄风依旧,气势宏伟壮观,构造巧夺天工,在古建筑史上可称奇绝。
东塔和西塔大小相同,均为楼阁式仿木石构建筑。双塔因场地平坦坚实,地质均匀,基础深而坚硬,宽大又牢固,特别是施工精细,砌筑材料粘结紧密,石块斜扎,主体上下连结整体性强,上轻下重、重心低下,故经受千灾万难而不毁。
龙华双塔五层八角空心体,采用花岗岩修筑,高44.8米。塔基为须弥座,由石雕力士金刚承托,底层东西两边有石雕将军护门;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并有回廊,护以石栏;每层皆辟一方洞,门旁有金刚武士浮雕,各层塔檐稍短,檐背上各镇守一尊金刚罗汉佛像,塔檐都是用条石拼筑,环塔成波浪状,每个塔棱正对着塔檐浪峰,酷似古楼飞檐,蔚为壮观;各层有石级可通,沿塔檐回廊,可直达塔顶。令人称绝的是,在塔尖灌铅,作为避雷设施。这在古塔建筑史上堪称奇绝。
要是有雅兴登上塔顶,放眼一马平川的西乡平原,但见良畴泛绿,新村绚丽,溪渠潋滟,茶树密布,龙华美丽乡村建设的秀美新气象一览无余,的确有一派江南富饶水乡的诗意景象。尤其是每当夕阳晚照时,双塔披金闪烁,动人的美丽塔影令人百看不厌,别有洞天!
(三)凤山无尘塔
“万壑争流一塔凌空冲灵霄;千峰竞秀双凤朝阳飞极乐”。无尘塔位于仙游县城西北约40多公里的凤顶村九座山东麓的九座寺西面,创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为该寺历代寺僧圆寂后火化的荼毗塔,距今已1100多年。宋崇宁间赐名“无尘塔”,端明大学士蔡襄题。
凤顶九座寺曾是名闻遐迩的禅武大丛林,也是仙游当时最大的禅林宝刹,素有南少林之誉,规模宏阔,富丽堂皇,纵横名三,九座相连,合称凤顶九座寺,现仅存大雄宝殿、祖师殿、僧舍斋堂和放生池等遗址。从祖师殿走过一段田埂羊肠小道,即可去看造型古朴,雕刻精致的“无尘塔”,仿楼阁式,八角三层空心石构建筑,高14.22米,内径4.45米。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8根塔柱均为瓜棱式造形。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下为叠涩,上绕栏杆。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西设窗,下部八面有奔龙舞狮等浮雕图案。护门将军不放在底层门的左右两旁,而镶在底层东南、西南二个方向的石壁上。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至塔顶有螺旋式石级以登。塔尖为莲花葫芦顶。塔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有明显的唐代遗规。
清御史江春霖的《仙游九座寺山田记》载:“有塔曰无尘,则藏骨之所”。据载正觉禅师“葬于溪西双峰之下”,无尘塔就位于“凤凰双栖”的双峰之下,该塔便是迁藏正觉祖师遗骨之处。此塔是研究我省晚唐宋代石塔建筑的珍贵宝物。
(四)赖店东渡塔
东渡塔(俗称东山塔)位于鲤南镇玉塔村的东渡山(俗称东山)上,始建于明代,为石构楼阁式,八角形七层实心,叠涩出檐,塔刹为葫芦形,无雕刻,塔高12米,塔尾于解放前遭雷击崩塌,1985年爱国侨僧坚藻法师捐款重修已恢复明代古塔风貌。现东山寺大规模重修念佛堂,祖师殿,寮斋堂、海会塔、建净域、观果、清凉三亭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是仙游县城的一大景观。
(五)榜头望夫塔
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望夫塔,位于榜头镇南溪村海拔857米的塔山山顶,突兀雄壮,浑厚挺拔,犹如镶嵌在仙游东乡的一颗明珠。其始建年代不详,据载,宋僧契行建石浮屠,即高望山塔,塔山即由此得名。其实,望夫塔的由来还有一段哀怨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塔山前面曾是一片大海,山上住着一对夫妇,丈夫林坐良谋生出海多年未归,妻周香娘思夫心切,日日登高眺望,每次前去都带石一块去垫脚,年长月久,石垒成塔。后人在垒石处建塔纪念,故名望夫塔。望夫塔是一座山顶塔,是莆田市海拔最高的一座古塔。
登顶望夫塔,但见悬崖连连,如履薄冰,可见眺望到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和碧绿泛蓝的水库,还可俯视远眺美丽的西乡平原和仙游城区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妙不可言!
(六)城关雁塔
在仙游鲤中文体广场前边的巷子拐角处,有一座四百余年历史、整体看上次不是很壮观的宝塔——雁塔,系仙游唯一隐于中心城区的古石塔。该塔为明代尚书郑纪于明万历年八年倡建,曾是仙游古县城的标志性建筑,而今早已隐于中心城区的喧嚣闹市中。
城关的雁塔斜对文庙,雁塔名称、外形源于西安的大雁塔,在古代曾是科举张榜的地方,为“文运,文昌”的象征。据载,唐代新科进士在曲江会宴后,常题名于雁塔(文状元提名大雁塔,武状元提名小雁塔)。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又如另一位新科进士刘沧写道:“紫毫粉壁题仙籍”,简直以为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从此,各地的“山寨”雁塔纷纷矗立起来,不管大小规模形制都上题“雁塔”二字;甚至连“雁塔”二字都是“拷贝”西安雁塔的。
古代仙游读书人考前考后都要顶礼膜拜博取学运的该塔,石构楼阁式,底座直径约2米,塔高12.6米,体形癯瘦,塔形秀丽,由青石堆积而成,呈六角形七层实心结构,各层均有塔檐;塔身结构严实,无雕刻,仅在塔北面二层上刻有“雁塔”二个大楷字,落款为“万历庚辰冬阳月吉旦日”,虽经历风霜雨露的侵蚀仍清晰可辨;塔刹为葫芦状,整体保存完好。时隔400多年,这个早已藏身闹市中的石塔仍然得以存留,实属不易,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古塔中的石塔珍品。 (陈国孟)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塔影悠悠余韵悠长 ——仙游县境内现存古石塔掠影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