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代看电影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艺术 那年代看电影       那年代看电影  时间:2016-02-24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4284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文苑

     电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1905年无声电影《定军山》问世至今,中国电影已走过了百余年风雨历程,而电影真正繁荣是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前,谁也不曾想到,如今的电影市场会国内外商业大片云集;也不会想到,过去翻山越岭才能看到的电影如今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搞定。我从事电影工作30多年了,曾任过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电影院里的美工,还曾是电影公司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因此广泛接触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不同年段的人,从他们身上依稀可以透射60多年似水流年的看电影景象。

   我记得,那些年在电影院工作时,时常和那些上电影院来玩的电影迷聊天,回忆早年看电影的光景。60岁的刘玉奇感慨地说:“电影院是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成长的重要地方,打小起,看电影就是我最高兴的事。那时的电影不但让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还给了我们很多鼓舞,如《董存瑞》、《小兵张嘎》等。后来有一段时期,什么电影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当了知青,农村只有电影队轮流在各村放映,放的是‘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电影伴随一代人的成长。”

   60多岁的林以堂也感同身受。“每次轮到村里放电影,下地的人们就早早收工,天还大亮着,打谷场就排满占位置的椅凳、砖头石块。天还大亮着,打谷场就坐满了人,四邻八乡的人都会赶过来,满场黑压压的人,间或迸发欢乐的笑声……来晚了,就坐在银幕后面反着看,有时遇上刮风下雨,银幕被风刮起,电影中的人都变形了,也不影响大家的热情。那时有不少小孩还跟着电影队连续几晚看同一部电影,当时,也有不少年轻人就到好几个村去追《英雄儿女》的美女王芳。一些调皮的小孩会钻到电影放映机旁,在镜头前做各种各样的手势,映到银幕上。”林以堂回忆说。

   一直在农村从事电影放映的陈进忠记得很清楚,遇上《杨门女将》、《红楼梦》等热门影片,一个晚上轮着到3个村子里放映,最后都已凌晨了,但露天放映场上还是挤满了专注观看的村民。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对电影的最初记忆是“样板戏”。那时,“样板戏”电影成为观众唯一的银幕娱乐,尤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大批老电影解禁,电影院重新涌现出观众潮。

   “《甜蜜的事业》中第一次出现了慢镜头,许多观众为之新奇;《庐山恋》里首次出现亲吻戏,观众更是惊叹。”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上世纪60年代初出生的陈明生乐不可支。把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搬上银幕的《芙蓉镇》,让人热血沸腾的南斯拉夫战争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电影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看见外面世界的窗口。银幕上那些俊男美女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演员们的装束、外形都成了时尚潮流,甚至银幕上男女主人公相处的恋爱方式,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仿效对象。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影迷想必都对以张艺谋、陈凯歌为首的第五代导演印象深刻。中国电影的历史被他们改写了,《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等在国际电影节上刮起了浩大的“中国风”。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每年有百亿观影人次,电影平均票价是0.10元,票房年收入近30亿元。近40岁的王大军对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他说:“那时学校经常包场看电影,每次领到电影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排着队,从学校依次出发。我们一般先在电影院大门口等,等前一场的观众从侧门出去后,就互相推挤着从正门进入。而对于70后和80后来说,关于电影院的记忆,始终离不开两个关键词:学校包场电影和爱国主义教育。夏天的影院外面背着冰棒箱的小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不时有人围过去,小贩就从箱里的棉絮底下拿出一根根冒着冷气的绿豆或红豆的冰棒,还有贵上几分钱的雪糕。影院里面,有时候因为换胶片,或跑片的影片没到时,银幕布上一片空白,调皮的男同学就开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可以翻动的椅面翻上翻下,弄得啪啪响。”

   和全国各地一样,莆田市的各个乡镇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开业。仅当时小小的莆田县城就有人民、西湖、观桥、南门、新光、庭院深深等电影(剧)院,还不包括附近糖厂、税校、九五医院等俱乐部不定期对外营业。市区电影院也改头换面,木条椅改为翻板软座,安装空调,放映设备逐渐更新。这时,莆田市50多个乡镇几乎都建有电影(剧)院。

   当时,观看露天电影时的沸腾气息,许多人还记忆犹新。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赵珠珠说:“露天电影承载了我们那一代人许多青春的记忆,为了看上一场电影,我们会走十几里路去部队驻地露天电影场,我们即使遭蚊子围攻,也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部《少林寺》刚刚上映的时候,轰动整个县城,很多人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售票窗口前的购票队伍经常排到马路上。大家都看疯了,李连杰当时成为许多姑娘的偶像,《少林寺》更是风靡一时。上世纪70年代当上电影放映员的马越说:“尽管每天放映七、八场电影,累得腰酸背痛,可我心里总是充满着自豪。那个年代,看武打片、战争片成为一种潮流,电影院几乎场场爆满,露天电影场更是人山人海。后来取而代之的是立体电影、立体声豪华影院,但人们仍然十分怀念乡村的露天电影,那开阔的视野和清新的空气,那人山人海的场面气氛,给人留下了一段永不磨灭的记忆。电影给人们带来喜悦和新鲜,让原本单一的生活变得多彩多姿,每当电影结束后看见观众不舍离去,兴奋地谈论着电影的内容,我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如今,80后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大片、港片陆续涌入国内,看电影已经不再奢侈。中国电影在1995年创造了一个市场高峰,《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樱桃》、《红粉》、《长大成人》等影片都为国产影片拓展了市场。因为酷爱上世纪90年代的港片,李明曾是镭射厅的常客,常常因为看周星驰的电影而废寝忘食,也时刻不忘将周星驰的台词挂在嘴边。此外,他对李连杰、洪金宝、吴镇宇、张敏等主演的武侠片如数家珍,《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新白发魔女传》、《东邪西毒》等影片曾是他的最爱。

   也在这个时期,电视开始普及,歌舞厅、录像厅、镭射厅逐渐兴起,大批观众也开始被分流,门庭若市的电影院逐渐冷落了下来。电影院经理杨新感到了一种失落。他说:“1992年,电影观众下降到105亿人次,票房更是骤降到19.9亿元。许多县市电影院难以生存,纷纷改成舞厅、台球厅,另谋生路。”乡镇电影院已是门可罗雀,多年不再放映电影。

   21世纪的中国电影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产品链的逐渐完善、各种类型电影制作经验的丰富,一大批优秀的国产商业片令成长起来的90后趋之若鹜,像《英雄》、《叶问》、《疯狂的石头》、《无间道》、《云水谣》、《赤壁》等。导演们将电影与市民趣味相结合,拍摄出了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中为国产电影找到了出路,使国产电影票房连续十多年保持增长的态势。

   如今,90后黄志强、叶小敏等人,经常穿梭在莆田各大影院,在豪华座椅上边看电影边吃爆米花的他们,很难想象父辈当年看电影的艰难,他们说:“看电影一定要到影城,我们喜欢那里的观影环境和音响设施。”现在,莆田城区的影院建设得越来越高档,国内外影片越来越丰富多彩,什么3D、穹幕、水幕电影等等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农村流动电影放映,要扛着重过一百公斤的放映设备到处走,现在用上数码放映机,只要插上硬盘就自动放映,再也不需要人工换片子。涵江影剧院负责人姚金荣说:“从2007年开始,农村流动电影放映,还是政府买单,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到精彩的国产大片。”□李福生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儿时的七夕节

荔枝来

七月七, 炒糖豆

秋风吹,螃蟹肥

龙眼往事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那年代看电影

    上一篇:莆田:独特民俗闹元宵 下一篇:宋金战争时的兴化军父母官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妈祖的信使:报马仔 海丰现代物流园 打造全省物流中心 石苍村时隔5年再见莆仙戏 虚怀清气——张煌书艺述略 莆田话闹笑话 传统婚俗:枫亭新人 花轿迎亲 复茂百年大礼饼 莆田郑宅贡茶 徐悲鸿“抢购”《梅妃写真图》 佛道介入与妈祖信仰的嬗变 “三紫山”的由来 乡村剃头匠 莆田话谚语:鸡曝翼,出大日;鸡曝腿,做大水 彰文宜居新地标——仙游永鸿大剧院探访 用科教让山里娃认识未知——记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郭秋维 阮超强十五载甘当螺丝钉赢赞誉 莆田话搞笑视频《让工资飞》 莆田旅游胜地——平海 龟洋无了祖师开山记 兴化讲堂正式开讲     导航标签   创业人物 书画摄影 十音八乐 莆仙文苑 传奇故事 民间藏宝 读城品乡 莆仙戏台 莆田市情 学校教育 本土歌曲 莆田风俗 行业人物 现代名人 史海寻踪 莆企电商 景色镜头 史实珍档 摄影欣赏 文化聚焦 娱乐体育 古老照片 莆田影视 百姓故事 妈祖文化 生活休闲 企业文化 人物访谈 莆商风采 文化资讯 旅游景点 民俗节庆 莆田美食 古迹探幽 莆仙幽默 姓氏族谱 莆田荣誉 莆友自拍 莆田文物 爱心公益 政策法规 莆田方言 三一教门 莆话翻唱 历史名人 莆田工艺 莆仙戏曲 莆田游记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