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4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6132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文苑
拜读了赵鲜明先生的散文集《月下寻思》,我不由自主地背诵着著名诗人舒婷的《奔月》诗句:“……为什么巍峨的山岳/不能代你肩起沉重的锁链/你轻飏而去了吗/一个美丽的弱音/在千百次演奏之中/永生”。心想将这一节诗歌揉进《月下寻思》篇什的任何一个段落,都天衣无缝,珠联璧合般的默契、和谐,作家赵鲜明怀着对故乡一片深情,独人置身于圆月下,以诗那般的情欲与感怀,描写月下的“虚无世界”,不单单写月的形状美丽如画,更多是撩拨情思,托物言志。“月堪称是一位哲人。它识进退,明行藏。”透出现象看本质,并且又延伸到事物的变异或人的明智。“色彩何其丰富”,“情感何其灿烂”,“内蕴何其神秘”,它的内涵在于“超然物外,自由自在”,且是无私的,甚至是公开的--“清澈又祥和的光辉”,无怪乎,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赏月、吟月、舞月、步月、读月、祭月等等富含文化底蕴的雅俗活动。作者笔下所流露出的语言,则是表达一种对故乡明月的爱恋和寄托,其然,乃为对家乡亲人的眷恋,抑或思念遥远的亲朋好友呢。
故乡的月亮是美丽的,那么故乡的早晨也是绚丽多恣的。尤其是春天的凌晨,当东方拂晓,公鸡“喔喔”啼,鸟儿啁啾,猫儿咪咪叫,这动态的描述,把乡村的早晨热闹起来,接着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把黎明时刻的物象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得有声有色,“村路两旁的马尾松尚在朦胧中安闲地呼吸着,不时还发出‘哗哗’的打鼾声;屋顶上的鸟奔瓦动和屋边的风摇草摆却心甘情愿地让人知晓;门前的长石凳子,静静地躺在老荔树下,等候着春光的到来。”近处的景物更被作者描述得活灵活现,“遵命站好最后一岗的电灯立时亮了起来,喜欢铺张的窗户纸极其慷慨地显示出耀眼的光芒,仿佛欲与晨光熹微争明斗亮。”这散文诗表达效果的文字叙写,把乡村给重彩浓墨,犹如画家笔下的壮丽图景。为了突出春天的美意盎然,作者笔锋一转,纵情地把春风吹拂乡村间的美丽早晨,表达得生动活泼,“春风时大时小地从河边滑了过来,一阵阵清清纯纯的泥土气息,再一次把早起的村民们带进春耕。”“村边的青草,躲着各种春虫唧唧嘟嘟高唱低吟,颇似言情谈爱,话叙家常。”其是作者借着这春晨的美景,来表达乡村父老对生活的盼望与向往。作者以同样的情感,描写乡村《聆听蛙歌》、《鸟声依旧》、《情系甘蔗》、《农家年韵》,与家乡的农民朋友之绵绵情结,割不断,挥不去,土生土长。
作者许多篇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赞美甘蔗,是因为它“连根并肩,团结奋斗的柔性。”特别是它那“节节向上,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甚至“表里如一,无处不甜的君子品格”。其实,是在赞颂家乡劳动人民,隐隐约约之间透出哲理性的人生箴言。在《怀念草帽》一文,是“我”当初回去参加生产劳动的必需品。可以挡风遮雨,可以当着扇子扇凉。多年来,“我”一直戴着草帽,永远保持劳动的本身。现在草帽虽然离“我”遥远了,但总让“我”久久怀念,时时留恋。赵鲜明是一位“文革”受害者。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日日夜夜里,吃了不少苦头。作品中《爱吃苦笋》文章,写得格外晦涩、含蓄。凭籍吃苦笋,深刻地表露自己人生的吟叹--“人生也似苦笋,才有味道。只有先苦,才会有后甜。只有苦尽,才会有甘来。”这--符合真理或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哲理。人到位中年的作者,常常忆苦思甜,回味无穷。作品《品味芥菜饭》总结出:“用他亲手耕耘出的正宗粗杆芥菜,那味道定会很诱人的!”歌颂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以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颠扑不变的道理。他亲切地《感悟人间暖土》,讴歌家乡人热情淳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尽管土壤是黑色的或是黄色的,红色的,但却成为农家们长年累月的翻耕。生长着庄稼,养育着世世代代人。“在我心灵深处,最纯净的人间暖土,依然是故乡的农家”。他们的“木讷,忠厚,勤劳,善良,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文集中的“神州访胜”一辑,收入作者那几年游览风光名胜留下的游记散文。他走过的许多景区,诸如大金湖、玉华洞、西湖、武夷山……及家乡菜溪岩、麦斜岩、九鲤湖、天马山、九龙岩等等,并非纪录所见所闻,单一的描写自然景物,不仅注重所思所悟,更多的是挖掘人文景观,充分发挥想象,借物抒情。例如在《呵,九曲溪》一文中,看到玉女峰、大王峰,联想到那里的民间传说,抒发情愫,“心想倘若人世间的爱情,也能像大王和玉女那样真挚,那么这世界一定会充满爱。人们的生活定会更加美好”。他站在麦斜岩胜境之中,浮想联翩,“我似乎忘记脚下尘嚣滚滚的人境,以为自己就是那天上的神仙。似乎觉得自己的生命也随之辉煌起来”。纵横卑阕,把人与大自然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玄机,匹配得够合乎天理。他把九鲤湖壮观瀑布看成是仙游“骄傲之魂”,看作是不屈不饶,勤奋顽强的人们的象征。在《美丽的木兰溪》这条莆仙母亲河,形象上“起伏迭宕”,“她的歌声音色变化无穷,既有汹涌澎湃的黄河大合唱的雄伟气魄,又有清泉石上流的沁人心脾的轻音乐”。那漫长的“木兰溪之水日日夜夜在叙述着母亲河的传奇和伟大的哺育之恩,关注着莆阳大地的沧桑变化,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她载着人民的悲欢,也载着人民的希望;他系着生命的衰哀,也系着生命的更新。”多么奔放的激情,多么纯真的感怀,把母亲河刻画成一位永远铭刻在莆仙人民心中的希冀与钟情。
作家赵鲜明的散文语言冼炼,感情真挚,思想深刻,那篇篇作品说来宛若一曲曲伴有器乐齐鸣的 清幽之歌萦绕在读者耳际边,隐藏在心灵里。以及为他鲜明特点与风格。他那扎实的文学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尤其是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笔耕不辍。因此在文章评议方面亦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他的创作精神令人动容,他的人格犹如其文章那样华美。郭大卫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清歌流响绕凤梁——读赵鲜明散文集《月下寻思》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fjptwhw@163.com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