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23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5796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戏曲
沈知章在相府厅堂里与宰相李定国的对白和唱词,飘荡着封建官场虚伪的阴云。
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沈知章只好自己考问自己,承认是自己铸成大错、千古难恕。
王长卿获悉隐情,悲恸万分,宁愿用一顶状元帽,赎回表妹陈玉娥一缕魂。
莆仙戏古代剧《魂断鳌头》以其耐人寻味的剧情直面人性考问人心,演绎出处在晚唐科举制度背景下的各色人生方程式的无根之解。虽然是解不出正负根值的无根方程式,但观众在解析剧中人物的人生方程式时却出现了多值判断,同时产生出对生存秩序的无效拒绝与无望挑战。尤其是剧中非主角人物沈知章的性格特点,能引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性考问。
礼部侍郎沈知章作为主考官,既是掌控学子人生命运的“大人物”,也是酿成剧中主角陈玉娥与王长卿爱情悲剧的始作俑者。剧作开场出现沈府院子用势利的言行对待来访者的场面就衬托出主考官的权威形象。他既可以让穷儒王长卿落第甚或被抓捕,也可以让王长卿独占鳌头鹏程万里。这样的人物虽然还没有出场,却在观众心里已经定位为科举时代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坏人”。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看到这位掌控学子人生命运的“大人物”的内心世界虽然没有陈玉娥那样痛苦无奈,但也充满着科举制度下作为主考官身不由己的苦衷。他既可以撕破堂皇冠冕选拔人才的科举矫饰面纱后赤裸裸的权钱或权色交易,也因为被比他更有权势的裙带关系掌控自己的乌纱帽而不能任性妄为。
第五场沈知章在相府厅堂里与宰相李定国的对白和唱词,似乎飘荡着封建官场特有的为官之道与伦理道德的阴云。面对“调和鼎鼐循祖训,燮理阴阳守中庸”的李定国,本有心照不宣的世好交谊却也道出了主考官的委屈:“多少皇亲国戚托人情,多少王侯将相荐亲朋。我头上如压千斤鼎,我脚下似踩一片冰。权势相比较,文章不敢评。呕尽吾心血,写出榜上名。寒儒怨我无公正,一腔苦水向谁倾?”这一场戏的潜在信息更是妙不可言,李相国与沈侍郎各怀自己的目的,貌合神离地一致议定:点一介寒儒江南才子王长卿为状元。
更有人性考问的剧情在第七场和第八场,正当沈府厅堂圣旨升官谕旨诰命黄金千两白璧两双,张灯结彩喜气盈门的同时,悲喜交集心力交瘁的陈玉娥却口吐鲜血命若游魂。沈知章“旧弦早断新弦又绝响,旧恨未消新恨更深长”,竹篮打水一场空。当他获悉真相后却也表现出坚娶的决心:“我与小姐名份定,生死也当娶入门。忍将花轿当灵榇,空置洞房筑新坟。”其实这种决心也是出于官职的无奈:“诰封已赐皇恩重,我若退亲是欺君。你身已系吾性命,不惜万金买幽魂!”最后这位主考官只好自己考问自己,承认是自己“铸成大错,千古难恕!”□潘真进
《魂断鳌头》剧情简介
莆仙戏新编古代剧《魂断鳌头》写的是一个发生在晚唐科场腐败背景下的爱情悲剧。科举制作为从社会上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创始于隋,在唐朝大放光彩,几乎是朝廷重要官员出身的必由之路。在唐朝的青年才俊中,“进士及第”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梦想,但是到了晚唐,科举制发生了黑暗中的转变。当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勾结主持考试的官员,为自己的子弟或裙带关系谋取不正当利益,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科举这条选拔人才凝聚社会底层向心力的流动渠道终究被堵住了,不再畅通了,比阳光还要珍贵的公平正义再也无法穿透科场上空的腐败阴云,再也无法普照到走进科场的寒门士子身上。一个名叫黄巢的体制外士子数次参加科举均未能及第,终于彻底失去了信心。黄巢离去的背影,带走的竟然是唐朝的魂灵……
剧中才貌双全的陈玉娥小姐与表兄、寒门士子王长卿青梅竹马,是一对天生佳偶。但是,主持春闱的礼部侍郎沈知章却看上了她,想娶她为继室。陈玉娥为了让王长卿能够中举,百般无奈,不得不屈从父命,允下此亲。沈知章为此就在幕后完成了一场权色交易,让本来已落榜的王长卿独占鳌头。陈玉娥上花轿的时候,得悉王长卿高中状元的喜讯,悲喜交集,口吐鲜血;本来抱怨表妹欺贫重富、背盟负约的王长卿一悉隐情,悲恸万分,宁愿用一顶状元帽,赎回表妹一缕魂。但是,一切都晚了……这出戏在抨击晚唐科场腐败、揭露权贵无耻的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往往都痛恨腐败,可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却有可能参与了腐败,并为之付出惨重、无可挽回的代价。 小郑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被考问的“主考官”——小议《魂断鳌头》中的沈知章形象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