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8 栏目: 文化综合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6783 次
本文标签: 读城品乡
大山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牧场,全村常住的11人,以牧业为生,其野生的产品供不应求,常有城里人慕名进山购买——
云海锁峰
山间放牧
依山而建
寂寞空房
仙游边界行的步伐,辗转了西苑、度尾、大济、龙华、鲤南、赖店、园庄、枫亭、郊尾、盖尾、钟山、游洋、石苍13个乡镇,终于回到了西苑乡,进入了倒计时。11月13日上午,“仙游边界行”大型系列采访活动第 64站,记者一行驱车沿着西苑乡的方向,翻山越岭,向着人迹罕至的白岩村行进。
空山细雨后,天气晚来秋。一进入白岩村的地界,窗外远处的群山重峦叠嶂,不时裹上一层云雾,渐渐地又消失在行进的视线中。这里峰高谷深,凭空腾起的云雾如山似海,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令人叹为观止。回味在云海仙境中,我们遇见了这个村庄。
村内自然景观优美,百年柳杉周列左右,棕榈林点缀其间,青山绿水环抱其中。拾阶而上,通往村部的古道悠悠,落叶遍地,探访边界村的我们,像是一群来自远方的客人,轻轻扣动古老而宁静的柴扉。白岩村主任陈锦满告诉记者,白岩村村部所在的厝林自然村已无人居住,村里常住人口只有11人,大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最年轻的也已46岁了。
白岩村,是个极偏远的村庄,东与石苍乡老山村相邻,北与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里洋村接壤,距县城70多公里,全村山地面积36300亩,辖白岩底、厝林、洪头隔、内亭4个自然村68户,总人口286人,为老区革命基点村。据村里的老支书陈锦雨介绍,白岩村的由来,是源于村里一座山上有块像一匹白马的大岩石。全村只有一个姓氏“陈”。当初白岩始祖,陈桂岩公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自仙游大济镇尾板迁入白岩定居,至今已有630年,曾出过清朝五品官陈宗元(钦加五品御宗元)和布政司理问陈宗恒,旧属永泰县管辖,1952年改制后隶属仙游县管辖至今。“直至2011年,白岩村实施了白岩村道水泥公路,才真正修通了道路。”陈锦满说,地处偏僻的白岩村民,很多人都选择了外出从事饮食业等,有几个不愿意离开的便一直留在村里,放牛、牧羊、养鸭,发展白岩村山间的牧业。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地广人稀的白岩村山间藏匿着不少牛羊,这里满山的青草,环境气候宜人,适合生态放养牛羊,大山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牧场。山雨欲来风满楼,行走在山间一层层的梯田间,我们遇见了一位养牛羊的专业户陈新齐。“养了四五十只羊,26只牛,为了管理好放牧的牛,还要时常去寻找牛群动向。”陈新齐说,自己育有四女一男,都已经成家立业,自己因为不习惯城里的生活,索性就养些牛羊,从事着三四十年前的牧业。
“冬天的时候,气温较低,牛群喜欢呆在密林里,这样会比较暖和。而夏天的时候,牛羊就会呆在比较通风的地方,等天气热了,在村子里就会看到很多的牛羊。”今年46岁的养殖专业户陈庆能说,牛羊是食草动物,成本低,投入小,产出大,而且也不用花很大时间去管理。他以前曾在广东从事饮食业十年多,后来老家的交通条件改善了,就选择进山养牛羊,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赚钱。早在2012年,他就投资五六万元,购买牛羊回乡放养,今年他又建起了一个养殖场,养了1000多只鸭、100多只鸡。他说,山里发展牧业,野生的产品销售都是供不应求,常常有仙游城区的人慕名过来购买,有时候还要提前预定。
当日暮降临,白岩村放养的羊群纷纷归来,正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描述的“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陈锦满说,如今有不少曾迁居到外地的村民,又重新把户口迁移回来,村里接下来将争取一些人回村发展牧业。同时,该村今年也正着手规划种植200亩的油茶,带动村民创收,以迎接白岩村民归来。
◎风物
漫山遍野棕榈林
想起棕榈树,总会让人想到那些海天相间的海滨城市,但是在西苑乡的白岩村,平均海拔880米的小山村里却有着成片的棕榈林。一棵棵棕榈树犹如撑开的大伞成片延绵,又像开屏的孔雀,在山间、梯田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如图)。
棕榈树为棕榈科棕榈属长绿乔木,是一特用经济树种,其主要产品棕皮能制作棕绳、棕垫、地毯等,嫩叶可编织帽、扇、篮、包,木材可以做桥桩、猪牛栏柱和水槽等,种子粉碎后可以喂养家畜,花果与陈旧棕丝烧制的“陈棕碳”可入药。
据白岩村主任陈锦满介绍,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白岩村就有村民开始种植棕榈树作为副业。“当年渔民进行海带收割、赶海拾贝等工作时所用于固定的安全绳,就是用棕榈树为原材料编制成的。他们种植棕榈树主要是为了做绳索,而这种绳索主要卖给渔民,用以换取一些海产品。”陈锦满说,但随着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渐渐地,尼龙绳代替了棕绳,到九十年代末,村里做棕绳生意的人越来越少。如今,这些棕榈树林倒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特产
稀罕吊笋 全市独有
吊笋是西苑乡白岩村的特产,据介绍,全省只有此地和三明的尤溪才有出产。
众所周知,竹笋都是长在土里,而这里的吊笋却是罕见地挂在竹枝上,且能节节生长。村民称,在白岩村,只有生长于海拔仅300余米的峡谷里,才会长出吊笋。每年六月半夏雨过后,吊笋便会纷纷从泥土里和竹枝上生长起来,覆盖了整整30余亩的峡谷。
吊笋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可一直持续到农历的中秋时节。今日割完明日即可再生长出来,一天可长10多厘米,一根20-30厘米的吊笋足有半斤多到一斤重。因为它比一般的竹笋更鲜嫩爽脆,味道更好,因此它是当地村民的最爱,多年来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和下酒好菜。食用时,以出土30厘米的为最佳,做出来的菜色泽金黄,清香可口,配瘦肉煸炒味道更好。因其稀有,村民们常常将其割完后拿到附近的仙水洋景区售卖,一斤可卖20元。
相传,它还与仙游籍宰相蔡京有一段传奇故事,蔡京年少时因贪吃“鸡卷”等美食而闹消化不良多日,得仙梦指引取白岩村的“吊笋”配九鲤湖的仙泉水煎煮食后而治愈。
◎我是村长
村民不在 情怀依旧
西苑乡白岩村主任陈锦满今年53岁,是个土生土长的白岩村人,家里世代为农。兄弟姐妹7人,陈锦满排行老大。
陈锦满用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因为白岩村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他小时候到最近的永泰崇口镇集市买东西,要整整走上5个小时。交通不便加上上学难,使得村民多在2000年之后便已外出谋生,开扁食店、馒头店,或经营红木家具,如今留在山村的只剩下十几人。
2009年,陈锦满被推举为村主任。“大家都走了,我想做点事把村庄带动起来”的他,积极奔走,在乡政府已通路到该村口的基础上,又修了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并通了电、通了自来水,建了代表白岩村形象的“村支部”办公楼。2012年后,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们回家的次数不断增多。他说,“养牛、养羊、养鸭,发展畜牧业,普通的养殖户一年可赚五六万元,不用下山,自有人来收购,村里可算是慢慢活了。”
◎有事找你
移动手机没信号
11月13日,记者在西苑乡白岩村采访时发现,自己的移动手机完全收不到信号,而同事的电信手机则时断时续。
村民陈锦雨告诉记者,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势复杂,白岩村内没有搭建移动的信号基站,所以使用移动手机到了村内根本无法正常使用。现在他们联系外界的唯一通讯设备,便是村民陈明灶家的一部固定电话。每次孩子们要联系他都得拨打陈明灶家的固定电话,再由陈明灶转告,而住在本村的人要联系都是靠“吼”,如果离得远,吼得再大声也听不见,十分不便。“有时候下大雨连固定电话都不能用,十分苦恼。”陈锦雨说。
更让老人们烦恼的是,每到年关,白岩村人都要回乡过年,可是一回来都会面临与外界断开联系这一老大难问题,很多人还为此提前换成中国电信号码,让村民们大为头疼。
◎采访手记
一个盼头忙一辈子
西苑乡白岩村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与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里洋村接壤,通往白岩村的山路蜿蜒且狭窄,仅容得下一辆车行驶,道路一侧是陡峭的山崖,另一侧是望不见底的深谷。
白岩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纯”,一路上,移步换景,层层叠叠的远山在浩瀚的云海中若隐若现,大有“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之感,那种纯粹、梦幻、细腻,令人陶醉。
在白岩村,满山是青草,遍地是牛羊。我们第一次经历了找不到人的困惑,诺大的山村,少说也有几十户人家,然而老房子几乎是家家大门紧闭,门前长满青苔,牛羊自如地徜徉其间,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爱理不理。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大部分村民在外工作生活,仅剩11位中老年人常年居住。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其中一位73岁的老人,老人微微驼背,但身体十分硬朗,上山砍柴、放牛羊,屋后种瓜果,房前养鸡鸭,虽然儿女都在外生活,但他早已习惯这种平淡无奇却奔波不息的生活。“在家的11个人都养牛羊鸡鸭,心里有一个盼头就够忙一辈子了。”老人说。
一个盼头,忙了一辈子。与老人而言,曾经他放牛羊、砍柴火,是为了妻子的快乐,为了儿女的书包,为了子孙的幸福,如今,他重复着当年的劳作,盼头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是肥壮的牛羊和高高的柴火,是耕耘在这片土地上的快乐。今报记者 薛燕辉 陈慧贞 卓良建 见习记者 林赛贞 傅斯威 摄影 今报记者 蔡晨晖
相关日志: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仙游边界行:白岩仙境现牛羊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