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9-16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5355 次
本文标签: 莆田工艺
1956年陈文开出生于涵江区后郭村。初见陈文开,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除了沉稳,还有一种干练的气质。陈文开并不像许多莆田民间艺人一样,生活在有着雕刻艺术氛围的家庭,他只是凭借着自已敏锐的眼光,与石雕结下不解之缘。
陈文开早期是做水产品出口,后来有做水产品的客人带着石头来中国采购,他才意识到他们的需求量蛮大的,采购量很多。因此,陈文开就决定做石头。
摸着石头过河本就不易,更何况此前的陈文开对整个石雕行业一无所知,完全是个门外汉。不过,陈文开并没有打退堂鼓。他说,只要是他认定的事,就不会放弃。1992年,陈文开正式转行,开始与石头打起交道。突然面对坚硬的石头该如何下手,一个个问题考验着陈文开。于是,他自己动手去摸索,一个心思地钻进石头的世界里。
陈文开认为他本身不是内行人,内行人做得顺手,所以他在各个方面要么请人,要么自己苦下功夫学习。他说有的东西是可以学习的,但有些是后天学习不来的,自然也就比别人付出更多。
论石雕的技术,陈文开的确不如业内的行家,但是他是经营的好手。1992年4月,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公司主要经营生产建筑石材、石刻、石制品等,同时,他还组建了一支石雕技术队伍,集聚了大批艺雕人才,借用这股技术力量以及自己之前做水产出口打下的人脉关系,很快地,陈文开便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终于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小有名气,人称“石头开”。
陈文开的思维总是比较超前,在石雕出口一片红火的时候,他突然决定将产品转为内销。1996年,他首次参加国内石雕行业招投标,便一举中标,获得了普陀山石雕《南海观音》项目的制作权,从此,也开启了他国内市场的大门。四年后,出口开始走下坡路,而此时的陈文开已经在国内干得风声水起。
陈文开说,2000年左右,他的企业出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还好原先保留着内销的这一条路,打开国内市场。在广西桂林,有一个代表性的汉白玉作品,高6.8米,是国内最大的整块观音。此外,他公司还参加了杭州西湖改建与扩建工程,由于技术和质量的过硬,得到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好评。如今,全国不少寺庙、旅游景点都有与他公司合作。除了佛像、园林,照壁也是公司的主营产品之一。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其工艺复杂,难度大。
因为把好的产品视为企业的生存之道,这位“门外汉”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陈文开说,公司能发展到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如果没有好的产品再好的营销手段,也绝对没用。 晚报记者 林垦
相关日志: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陈文开:摸着“石头”过河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