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7-11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10521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戏曲
——仙游县文体局多举措做好莆仙戏传承与保护工作
被誉为“中国戏曲活化石”、“南戏遗响”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集诗词文学、曲艺音乐、舞蹈表演、服饰美术等综合艺术于一身的地方剧种。建国以来的五十年代、八十年代是莆仙戏最为时尚辉煌、获奖最多的时期,曾七度跻身晋京演出及全国巡回演出。《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分别被誉之为“世界悲剧”和“世界喜剧”。 《春草闯堂》和《新亭泪》入选《20世纪中国文艺图文志?戏曲卷》的剧目。涌现一大批著名编剧演导人员,如陈仁鉴、郑怀兴、林栋志、朱石凤、王国金等,王少媛更是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得主。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是目前保护、传承莆仙戏传统艺术无可替代的专业表演团体,是仙游独特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
虽然近几年来莆仙戏在各级各类汇演中也获了一些奖项,如《搭渡》荣获08-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奖,《白兔记》、《目连救母》分别荣获第五届(2011年)、第六届(2013年)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传统剧目奖。
但是,由于社会变革和新兴娱乐文化的冲击挑战,目前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前景逼仄。创作水平整体滑坡,导演、音乐后继乏人,演员人才青黄不接,观众群体流失严重。如何逆境求生,如何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如何重塑古典形成时尚?
这次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领导专家学者来莆田调研,来鲤声剧承中心指导,为我们重振莆仙戏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暖风,为我们廓清了莆仙戏发展前途的雾霾,给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我们相信在上级和文化部门关怀指导下一定会把工作做到更好。
传续“南戏遗响”,挖掘莆仙戏演艺内涵,注入时尚元素,激活莆仙戏生命力,仙游县文体局多举措做好莆仙戏传承与保护工作。
首先硬件是保障。仙游文体局根据原莆仙戏鲤声剧团“人员老化、资金匮乏”等现状,制定“打造戏剧人才、重振鲤声剧团雄风”的莆仙戏振兴计划。建立健全莆仙戏保障机制,通过广泛宣传、上下协调、资金筹措等多种渠道,积极向上争取,以得到省、市、县的支持,有效解决我县莆仙戏鲤声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人员编制、经费等问题。
其次继承是前提。成立鲤声艺术指导委员会,发挥老艺人作用,抢救和保护莆仙戏,集中人力、物力全面普查整理古剧本剧目和曲调,抢救老艺人“绝活”,重点保护传统剧目中的音乐、锣鼓、程式科介。组织中青年演职员学习传承,使优秀的传统艺术薪火相传。在抢救和保护优秀传统剧目的过程中,重新排练演绎传统折子戏,对优秀的新编剧目,精排细磨,打造出一批既不失传统,又赋有新意的精品剧目。据调查,优雅古朴的莆仙戏表演的不少动作科介有木偶戏影子,又有民间歌舞百戏表演技巧。莆仙戏的脚色行当沿袭南戏七个行当角色的旧规,传统剧目、音乐曲牌很多保留宋元南戏原貌,加上先辈艺术家在长期的创作加工锤炼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艺术结晶,音乐唱腔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又综合融进莆仙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等,吸收了“吴歌”“楚谣”,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和传承。
其三发展是目标。鲤声艺术传承中心目前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年龄老化,这对表演艺术的发展极为不利。培养莆仙戏表演艺术人才是当务之急。仙游文体局多方支持莆田市艺术学校实施莆仙戏人才培养计划,为我县培养输送莆仙戏后备人才打下基础。培训的戏曲剧专业学员有表演、传统器乐和戏曲舞台美术。我县将从中精选优秀学员充实鲤声传承保护中心专业队伍;引导莆仙戏曲爱好者,组织成立莆仙戏仙游戏迷协会,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凝聚观众;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汇演评奖活动,打造精品,打响品牌。2015年,我局精心组织专业人员,打造莆仙戏传统剧目的精品工程:组织排演莆仙折子戏《千里送》、《朱朝连》、《双鞭回两锏》、《目连救母》之开荤咒誓、和《白兔记》之井边会;组织排演莆仙小戏《戏巫记》;并将组织排演新编古代剧《魂断鳌头》,此剧将参加我县首届文化艺术周活动和2015年福建省第26届戏剧会演;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周周有戏” 公益性低票价演出活动。每周在鲤声剧场惠民公益演出一场优秀莆仙戏剧目;开展“莆仙戏进校园”活动,把莆仙戏文化乡土教材纳入基础教育范畴,普及莆仙戏知识,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莆仙戏、接近莆田戏、热爱莆仙戏。发现、培养戏曲新人和年轻的观众群体。
还有创新是关键。艺术自身有其规律,戏剧被视为“夕阳艺术”、 “老年人艺术”、“博物馆艺术”并非空穴来风。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需要创新。扩大阵地与交流,扎根农村,唱响城市,充分利用鲤声大剧院,演绎展示莆仙戏精品剧,唱响城区;与节庆文化、宗庙文化结合,与多元民间文化结合,面向农村,继续组织莆仙戏专业人员下乡演出;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剧场演出,打造专业艺术演出品牌;积极募集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剧团冠名和经营运作,多角度全方位改变莆仙戏市场低迷不振的局面,不断开拓创新思路,就是拓宽莆仙戏的生存发展的出路。
千年遗响的绝唱幽咽低沉,千载流传的绝活渐远渐模糊,但它依然以顽强的生命力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我们眼前,我们不能让千年的艺术之河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断流,我们有责任用雅俗共赏的唱词,以优美婉转的唱腔,有能力用灵动有力的四肢,有义务用坚实的肩膀将其扛起,把它传续。让莆仙戏演艺艺术弘扬光大。王良记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挖掘莆仙戏演艺内涵 传续“南戏遗响”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