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标签: 古迹探幽
琼林书院是莆田沿海地区较为影响、历史悠久的一座乡村家族书院,坐落于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境内。据该村《林氏宗谱》记载,书院始建于宋末,学风兴盛。明代遭到倭寇毁坏,之后重建。清光绪年间,由本村林恒捐资重修。上世纪50年代,遭到破坏,80年代末,再次重修,成为现今的前后两殿加外埕围墙,与临江亭并排矗立于珠江村中心位置。庙宇附近有金印堂(俗称张公宫)、林氏宗祠和林家三座厝等文物古迹,构成一个古建筑群落。
宫殿式建筑风格的琼林书院,充满着古香古色格局,充溢着浓郁的文化历史底蕴。书院的后殿是“文司天阁”,奉祀文昌帝君、魁星夫子及保儿母等金身塑像,石柱上镌刻着:“后座帝星文章盖世传现代,玄坛书院满门桃李领先师。”书院秉乘传统尊崇的“文章先师”及祈盼子民聪颖得志的智慧化身之神。从联语“琼阁拥经书百家诸子该佐读,林园范兆民万象崇道任瞻依”中可解释出里人崇文重学的思想观念。其实,珠江村林氏,属于莆阳大姓林氏源流中的“金紫林”之一脉,由于历宗历代注重读书求功名风尚,勉励子孙“读圣贤书,行万里路”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前殿神龛上,供奉孔子、朱子和南夫子(即林光朝)坐像。“潼水文星魁独占,珠江书院记先生”。原来林氏出有南宋淳熙皇帝谥“文节”之称和“南夫子”之美誉的一代文圣林光朝。无怪乎书院柱联上主镂刻有:“传淑衍洛学称南夫子,集大成开闽派惟徽国公。”林光朝(字谦之,号艾轩),平生致力于圣贤践履学问的研究,通六经、百家。在黄石东井红泉宫创办“红泉义学”,招来四方学子研读儒学经典诗文。各地从教于他的每年不下数百人,可谓桃李遍天下。他曾经到谷城山“松隐精舍”、珠江“蒲弄书堂”和福清海口“龙山书院”讲学,收徒课业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之久。后来考取进士,被召回朝廷任国子监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孝宗皇帝在国子监听取林光朝讲解《中庸》,赞不绝口,面赐金紫,升任中书舍人兼侍讲。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谦之,号艾轩,兴化翠莆田(今属福建)人。曾再试礼部不第,往从尹焞游。通六经百氏,从学者数百人,伊洛之学倡於东南自光朝始。孝宗兴元年(一一六三)及进士第,调袁州司户参车,知永福县。召试馆职。乾道五年(一一六九)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历著作佐郎、著作郎、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九年,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广南东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四年,为孝宗讲解《中庸》称善,除中书舍人。因封还谢廓然迁殿中侍御史词头,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轩集》二十卷(本集宋刘克庄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郑岳据传录本选刊为十卷。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林光朝诗,以明郑岳刊《艾轩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一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蒲弄金山乡里犹传讲学迹,考亭云兴文章遍泽读书人”。林光朝的教学成果及学术研究,深深地影响了宋元明清诸代,被人饮誉为“红泉学派”。珠江村人氏出于对这位乡贤的无限敬仰与尊崇,特别在琼林书院里供奉林光朝塑像,一则纪念他的伟大贡献,二则激励后代效法这位文化圣人。
——————————————————————————————————————————
琼林书院, 俗称“艾轩书院”,坐落于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境内,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是缅怀莆籍南宋理学名臣林光朝的圣地(如图)。
书院分前后两殿,与“临江亭”和“芸文堂”并排。前殿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牌位、朱熹和艾轩坐像。殿中有两副楹联:“蒲弄金山乡里犹传讲学志,考亭云兴文章遍泽读书人”, “传私淑衍洛学称南夫子,集大成开闽派惟徽国公”,联句表达族人对一代文圣林光朝讲学传教的赞誉;殿中还悬挂“万世师表”、“执中一贯”等匾额。后殿是“文司天阁”,奉祀文昌帝君、魁星夫子等金身塑像。其石柱上镌刻着:“后座帝星文章盖世传现代,前坛书院满门桃李领先师。”
珠江村民众出于对族人林光朝的敬仰与尊崇,特地在琼林书院里供奉其塑像,以纪念他学术贡献,激励后代效法。据史载,林光朝,字谦之,号艾轩,通六经、百家,平生致力圣贤践履学问研究,林光朝被南宋淳熙皇帝,荣谥“文节”,享有“南夫子”之美誉。 陈峻山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