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黄石 - 莆田文化网              莆田文化网     ..       搜索       首页 快讯 文化 艺术 人物 文史 旅游 镜头 影音 综合 联系         home 莆田艺术 话说黄石       话说黄石  时间:2015-05-04 栏目: 莆田艺术 编辑: 莆田文化网 点击: 6594 次 

    本文标签: 莆仙文苑

     关于黄石,想说的话真的有很多,这些积攒的情绪一下子似乎又无从揭开,像是一碗大火煮开又改小火慢熬的鱼头豆腐浓汤,上面浮着的那层奶白的油面儿,香气早已经钻进脾胃,畏于热气不敢入口,忍不住小心翼翼啜上一小口,烫了舌尖却还是不解馋……从舌尖上的感受来水煮自己生活了近二十年的黄石,这个开头我是不满意的,虽然现在流行吃货扮可爱,但我心里的黄石是不需要卖萌就底气十足的,借用网络热词,应该是霸气侧漏。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想不起来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今天的黄石,此时竟灵光一闪,决定给黄石一个“壮年”的标签。是的,“壮年”而非“中年”,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蕴藏生机与活力,就像工艺城热情明艳的仿古建筑一样,阳光下的黄石四肢矫健肌肉发达、声如洪钟气力充沛。没来由的,黄石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阳刚和雄性的,如果说生养我的家乡华亭是一幅情感内隐水墨工笔出来的国画的话,那么,黄石,他就是一副着色粗犷呼之欲出的手绘油画。在我看来,黄石的霸气,是张扬外显的,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商贸业态,他都是全市各乡镇中毋庸置疑的老大,穿境而过的两条长龙奠定了他作为全市交通枢纽中心和商贸重镇的地位,一条连接着福州与厦门,一条是向莆铁路的始发点,“去黄石坐动车”是黄石最好的广告语 (事实上,莆田动车站所在地行政隶属笏石镇岭美村,但却被“黄石”无意“抢镜”),沈海、莆永以及纵横交织的高密度路网,让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分不清家门口的道路究竟通往何方,分不清的,还有这里南来北往的各地口音和各种口味混搭的各种菜系。

   又回到吃的上来。写黄石,真的不能不提到这里的饮食氛围。为什么只说成“氛围”,而不说成更加高大上的“文化”呢?首先当然是因为我的根浅底薄,掰不出什么有来头的道道儿来,其次,是这里的的确确有一种有别于其他乡镇的“会吃、敢吃、好吃、乐吃”的热闹气氛。就在昨天,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来了城里的一家生鲜超市临时售卖点,简单的支起棚架就算是摆摊设点了,卖的是过年旺销的羊肉、猪排、带鱼等,因为售价比市场时价便宜,买菜的大妈大爷排起了长龙,没几分钟就分割了一只又一只的大肥羊,邻居阿婆去得晚了点,对不起您明天再来吧!

   再来就再来,第二天,阿婆果然起了个大早,还把家里老头子都带去当搬运,愣是把家里两台冰箱都给塞满了,阿婆说,吃不完的送亲戚去,一副不差钱的淡定姿态。黄石人对自己肠胃的溺爱程度可见一斑。与我自小长大的小山村羞于谈吃不同,这里的人们是以吃为豪的,新嫁过来的媳妇要是会变着花样做菜那这家可就有福了,美其名曰能吃的才能干嘛。同一个角落的人们在同一时间共同追捧或者唾弃某个食材某道菜,在餐桌上赶趟跟风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如果说放眼全国“食在广州”的话,那么放眼莆仙,请允许我说“食在黄石”。据说广州人的好胃口以猎奇闻名于世,号称吃遍天上飞的和地上爬的,而黄石人舌尖上的追崇在我看来,更多的则是一种基于和睦民风基础上的从众心理,普遍的状态是邻居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大家不吃的我也不吃,吃吃喝喝中透着欢快热闹的烟火气息。这样的饮食氛围让我不由得又想到壮年汉子饱食后打着嗝儿心满意足的样子,嘿,黄石,你就是这样贪吃到可爱!

   再絮叨吃的话题估计有部分黄石人要不乐意的,我大黄石岂是只讲究口腹之欲这么浅薄鄙俗?的确,黄石可圈可点的地方真的很多很多,比如,自怨自艾又自尊自立的梅妃江采萍以及她从大唐后宫带回家乡至今仍在流传的“惠洋十音”,比如新近入列莆田新二十四景的“东甲晨光”和备受黄石本地人钟情的“东甲小杂海”,比如不夜街东井街和她两侧琳琅满目的商铺,比如南北干货云集熙来攘往异乡人比本地人还多的东井街市场,还比如汇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金石珠木的工艺城……今日黄石给我的切身感受是富足、包容、自信,或许他也曾经有贫瘠困苦的过去,但作为黄石的媳妇,近二十年来我更多看到的是这个集镇快速发展的气势和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路,越来越宽敞;人,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带劲。

   在本职工作的间隙,我把黄石随意速写成我爱吃的麻辣烫,好在壮年黄石本也大气不拘束,在这个流行“微文化”的年代,就让我以我这份已经显得啰嗦的快餐祝福正当年的黄石吧!

   明天更美好!黄朝霞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t=" + new Date().getHours();  相关日志:

儿时的七夕节

荔枝来

七月七, 炒糖豆

秋风吹,螃蟹肥

龙眼往事

   声明:  本文由(莆田文化网)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话说黄石

    上一篇:九华山观雾 下一篇:石室岩煎粿          QQ联系 邮件 Twitter微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RSS订阅     本网微信二维码           热门文章 随机推荐     莆田话《秋生讲古》视频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一)(林春德) 妈祖诗词汇总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二)(林春德) 2015年莆田市普高省一级达标校录取线公布 学习莆田话 莆田历史大事记 体验台湾妈祖绕境进香活动 “新莆田二十四景”简介 陈靖姑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妈祖》全集在线观看 莆田往事年历表:中华人民共和国 午尼至尊——林兆恩 走进木兰溪(阿钵) 2015年莆田中考作文题为“我终于说了公道话” 妈祖灵签解签 探访台湾原政界名人 陈裕清“台湾味”故居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三)(林春德)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四)(林春德) 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成立     九华叠翠上云天 蔡襄文集的最早刻本 跟随妈祖进香绕境 奇石中的妈祖圣像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由来 西天尾镇: 一条路 一座寺 一个人 金沙千年古樟 今人重识陈忠肃 青山有幸埋忠骨 莆田“海丝”文物《设色星图》:明代的航海“GPS” 山间密林筑“雅园” ——小记林山南少林一处新景点 莆田夜景 破案如神夸莆臣 民国时期涵江各行业 张金秋:扎根山区 39 载的好园丁 莆田话版《我的心里一直想起你》 陈爱萍:画出不一样的妈祖 民间纸扎艺人林玉坤 莆田人移迁湛江史料 父子两代人接力打造“爱心加水站” 仙游林氏源自哪?     导航标签   人物访谈 三一教门 莆仙戏台 创业人物 莆友自拍 政策法规 旅游景点 民俗节庆 莆田市情 莆仙文苑 企业文化 读城品乡 现代名人 史实珍档 莆田方言 莆田影视 姓氏族谱 莆企电商 学校教育 百姓故事 莆田荣誉 莆田工艺 摄影欣赏 本土歌曲 娱乐体育 十音八乐 莆田风俗 书画摄影 莆田文物 莆话翻唱 行业人物 史海寻踪 民间藏宝 生活休闲 古迹探幽 历史名人 文化资讯 文化聚焦 爱心公益 景色镜头 妈祖文化 莆田游记 莆仙幽默 莆仙戏曲 莆商风采 莆田美食 古老照片 传奇故事     品味莆田文化 领略港城魅力  莆田,古称“兴化”“兴安”,雅称“莆阳”,又称“莆仙”,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自古文教彰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誉;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RSS订阅 | 一座充满魅力的港口城市——莆田市  | 莆田市十大“城市名片”  | 莆田的中国之最      本站内容仅供观摩学习交流之用,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处理。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QQ:935877638 Copyright © 莆田文化网. Powered by . Theme by www.ptwhw.com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7aaba49a13c4e52efd62534e20a6f3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HcmsLazyload("/content/templates/Hcms/images/space.gif");